加強保護傳承利用,讓遺產煥新綻光彩

□江城子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需求。這爲各地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提供了新的遵循和指引。

保護爲先,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生生不息。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無論是遍佈各地的壯麗自然遺產,還是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都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向世界生動展示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保護好文化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下,各地不斷加大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力度,從出臺系列保護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到統籌推進文明探源工程等“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再到開展各類執法保護工作,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由點串線成面,構建起系統保護體系和整體保護格局。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居世界前列。巧奪天工的文化遺產與雄奇秀美的壯麗山河,共同譜寫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動人篇章。

傳承爲本,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煥發活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作爲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和消失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的賡續既需要代代守護,更需要傳承發展,讓更多文化和自然遺產活起來。可喜的是,近年來各地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研究闡釋傳承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在闡釋傳承遺產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構築文化和自然遺產場景,包括歷史文化街區、遺址公園、實景演藝等,增強人們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理解、想象和體驗,使遺產內含的精神和文化深入人心。以此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爲例,在注重文物本體保護的同時,進行老城整體風貌特色的恢復和延續,通過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引導旅遊發展、提高闡釋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讓氣勢恢宏、舒展壯美的北京中軸線傳承至今,讓世人領略影響中國都城營建傳統兩千餘年的理想都城秩序。

利用爲要,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綻放光彩。文化和自然遺產中蘊含着一個民族“從哪裡來,向何處去”的基因密碼。與時俱進、科學利用,更好推動遺產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點亮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讓承載着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運用新技術、利用新媒體,挖掘遺產價值、開發文創產品,提升展覽體驗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拉近遊客觀衆與遺產的距離。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博節目和紀錄片走紅,到故宮博物院《千里江山圖》系列文具、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信箋、三星堆系列文創爆火,推陳出新讓遺產變得可觀可感可親,使全社會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引導更多人成爲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者、傳播者,綻放出中華文明的時代魅力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