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 大隻雞慢啼恐是發展遲緩 孩子「這些常見行爲」曝徵兆
小朋友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雲林縣北港媽祖醫院提醒家長要多注意與觀察孩子的各種日常行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張朝欣攝)
近年來臺灣每年新生嬰兒逐年下降,「少子化」已成現今趨勢,許多父母因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小朋友,又常爲了安全問題過度保護,限制孩子行動力,因而失去學習與嘗試錯誤機會,不但會使孩子挫折忍受度變差,還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問題。
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職能治療團隊表示,感覺統合失調的小朋友外觀上往往與一般小朋友無異,智力也不會比其他孩子差,但表現卻常讓大人們百思不解,例如雖然會跑會跳,但動作看起來有點笨拙。
另外,行爲上可能比其他孩子「皮一點」,常會做一些「無厘頭」的事情;「過分粗心」或一直犯同樣錯誤。學校老師對這類小朋友的評語常是「易分心、個性浮躁、坐不住、愛說話、活潑好動」。由於這些問題並非罪大惡極,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進而失去早期治療的先機。
要了解小朋友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可從一些蛛絲馬跡得知:走路時常撞到桌椅或旁人,動作笨拙,容易跌倒;不太會玩需爬上、騎上或鑽進去的設施,玩時看起來笨手笨腳;不喜歡或害怕會動或搖擺的遊樂設施,例如盪鞦韆;不喜歡需把身體倒立的活動,例如翻跟斗。
還有玩積木、拼圖總比其他小朋友差;尚未出現慣用手,左右手都用;對衣服質料特別挑剔,不喜歡洗臉、洗頭或剪頭髮;特別愛玩轉圈圈、雲霄飛車或類似的旋轉游樂設施,而不覺得頭暈;常被學校老師覺得上課不夠專注,容易坐不住,很喜歡動來動去;無法持續從事一個活動,常無法完成學校功課。
治療團隊指出,事實上,「大隻雞慢啼」是很多父母親面對小朋友問題的第一個想法,總想着「等長大一點就會好了」,因而輕忽孩子發展狀況,結果問題就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大,最後錯過了復健治療黃金期。提醒家長每個小朋友成長只有一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纔可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職能治療師劉昌哲提醒家長,對於發展遲緩的孩子,應有的信念是坦然面對孩子的真實狀況,在一個充滿關懷與支持氣氛的發展環境,鼓勵孩子克服自己的障礙,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其有探索學習機會,讓孩子在身心發展與人格上都能健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