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問楊振寧:您去世之後,翁帆怎麼辦?楊振寧如何作答

2004年11月,28歲的翁帆和82歲的楊振寧結婚,兩人的這段戀情引爆輿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輿論熱潮,人們驚訝兩人相差54歲的年齡,一時之間,不少人都認爲着兩人年齡相差甚大,有很大的時代隔閡,婚姻不能長久。

如今兩人結婚已有18年,翁帆也快年過半百,相處了18年的他們沒有向網友預言的那樣,成爲陌路人,反而更恩愛甜蜜了起來。

而翁帆和楊振寧,也用這18年,證明了彼此的情意,如今的他們,不僅是愛人,還是相互依偎、照顧的家人。

不過,楊振寧畢竟比翁帆大了54歲,他總不可能陪伴、照顧翁帆一輩子,曾經,就有記者問過楊振寧這樣一個問題:“您去世之後,翁帆怎麼辦?”

那麼楊振寧是如何回答的?

楊振寧的兩段感情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曾問過翁帆這樣一個問題:“您會把楊先生當做您生命中的一個什麼呢?”

翁帆回答:“他是我生命中的帶路人。”

在翁帆看來,她遇到楊振寧時,楊振寧已取得了不斐的社會地位和科學成就,楊振寧的存在就像是一棵爲她遮風擋雨的大樹,同時楊振寧的閱歷豐富,能給她提供許多的寶貴的人生建議,讓她少走很多的彎路。

確實,相比較翁帆來說,楊振寧的人生是豐富且經過沉澱的。

1922年出生的楊振寧,從小便目睹了中國遭受各國列強壓迫、國內頻發戰爭的景象,在國仇家恨的刺激下,楊振寧從小便立志要成才,爲祖國做貢獻。

相比較於其他的家庭來說,楊振寧的家庭並未遭遇太大的磨難,也正是如此,楊振寧才能安心讀書,以至於後來成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而楊振寧的帶路人便是他的父親楊武之,楊武之是一名教師,曾留學美國,也是第一位將現代數論理論引入中國的學者。

在楊振寧小的時候,楊武之儘可能讓他受到良好教育,在楊武之的培養下,楊振寧從小便展露出了非同常人般的數學天賦,留學美國前,16歲的楊振寧已考上了國內的大學,在西南聯大讀書。

16歲就上大學,這個數據就算是放到現在來看,都令人稱奇,更何況是在戰火紛飛、時局動亂的民國時期。

20歲畢業後,楊振寧入清華大學研究院,並在兩年後獲碩士學位考上公費留美生,也就是從這刻起,楊振寧開啓了不平凡的異國之旅,開始朝着世界金字塔尖的科學家邁步。

楊振寧永遠忘不了離開父親的那一天,1945年8月28日,楊振寧坐進公共汽車後,從車窗往外看,看到了正向他招手的父親。

這一幕,就像是電影裡的畫面一樣,父親被擁擠的人潮推到後面,離他越來越遠。

當他看不到父親,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時,一個美國同學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手指着窗外的一個方向讓他看。

他朝着那個方向看去,這一瞬間,時間彷彿被定格住了般,他看到了父親還在朝他揮手,這一刻,他甚至看清了父親額頭前斑白的頭髮,等他回過神來後,列車已啓動,而他的眼眶裡則佈滿了淚水。

到了美國後,楊振寧聽說自己仰慕的費米教授去了芝加哥大學,於是便註冊了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巧合的是,這個大學還是他父親的母校。

之後,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成功取得博士學位,並留在學校任教。

也就是在任教的一年時光裡,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有着這層緣分的他們,在相遇後互相留了聯繫方式,並逐漸走到了一起,談起了戀愛,於1950年8月走入婚姻殿堂,而當時的楊振寧只有28歲,杜致禮只有23歲,可謂是郎才女貌。

在和楊振寧結婚的這些年裡,杜致禮一直扮演着一個“賢內助”的角色。

楊振寧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聚少離多,經常泡在實驗室裡不歸家,杜致禮尊重楊振寧的事業,爲了讓楊振寧更好的鑽研學問,她承擔了家裡的全部家務以及照顧孩子的任務,除非家裡發生了“天塌下來”的大事,否則,她絕不打擾楊振寧搞研究。

或許,正是有了杜致禮在背後的默默付出,楊振寧才能這麼早的聞名於世。

1957年,一位年僅35歲的華人物理學家現身諾貝爾獎頒獎盛典,這位物理學家發現了宇稱不守恆定理,而他便是楊振寧。

除了這些獎項外,楊振寧還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如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等等,而楊振寧的這些發現也推動了科學界的發展,爲科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3年10月杜致禮因病去世,給這段長達53年的婚姻也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此時的楊振寧爲了國家的科學事業,已回國定居,經常在北京、香港兩頭轉。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朱邦芬是楊振寧的好友,他曾去過楊振寧住的地方。

當時,他進了楊振寧的臥室,臥室裡除了牀外,還有一張單人沙發,單人沙發前是一臺彩電。

看到單人沙發、彩電後,朱邦芬的腦海裡已有了一個畫面。

他問楊振寧:“你晚上是不是經常在這裡看電視?”

楊振寧:“是的。”

聽完楊振寧的回答,他隱隱感覺到了楊振寧內心的孤單,這一刻,他希望楊振寧能早日遇到一個愛他的女人,另覓良緣,好好的生活。

隨着時間的流逝,楊振寧漸漸放下了杜致禮的離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女孩。

女孩名叫翁帆,翁帆曾在1995年時被學校選來照顧楊振寧、杜致禮,當時的楊振寧和杜致禮訪問了汕頭大學,而翁帆正在讀大一。

翁帆的細緻和體貼,讓楊振寧和杜致禮讚不絕口,臨走前,他們還拍攝了許多照片以示高興。

不過後來翁帆便沒再和楊振寧、杜致禮見過面了,他們之間唯一的往來便是在聖誕節時才互寄賀卡表示祝福。

2003年聖誕節,翁帆照常寄賀卡給楊家,不過此時的翁帆並不知道楊振寧定居國內、其夫人也已去世的消息,所以,翁帆寄送賀卡的地址依舊是楊振寧在美國的住址。

直到2004年初,楊振寧纔在香港收到了由美國轉來的聖誕賀卡。

也就是因爲這一個契機,楊振寧和翁帆重新取得了聯繫,並在不斷的相處中確定了戀情,於2004年11月走入婚姻的殿堂。

楊振寧對翁帆的感情有多深?

楊振寧和翁帆的這段婚姻,被網友戲稱爲“忘年戀”,在兩人結婚最初,不少網友都不怎麼看好這段愛情。

畢竟在網友的眼中:楊振寧和翁帆的年齡差太大,很有可能有時代的代溝,難以溝通;同時,楊振寧和翁帆的社會地位也不對等。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一年又一年,楊振寧對翁帆的愛情始終如初,至今未曾分手,而這也使一些荒唐的謠言不攻自破。

翁帆已快年過半百,回頭再看,她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年輕貌美的小姑娘了,如今的她洗盡鉛華,身上盡顯成熟女人的優雅與魅力,與楊振寧站在一起,任誰看都會覺得很是般配。

在翁帆的臉上,你幾乎看不到皺紋,而她每張照片中的眼神幾乎都閃着幸福的神色,任誰看都看不出她已快年過半百。

很顯然,在這段婚姻中,楊振寧把翁帆照顧的很好。

楊振寧有着豐富的閱歷和極高的社會地位,他將翁帆庇護在身後,爲她掃清路障,支持翁帆想做的一切,將翁帆當成公主般呵護、照顧。

當然,楊振寧也是一個極富有浪漫情懷的人,在這個時代,就連年輕人都很少給戀愛對象寫詩,但楊振寧卻不一樣,他給翁帆寫過很多詩,其中最出名的那首詩中,他將翁帆稱作“上帝給他的最後一個禮物”。

其原文內容如下:

這樣的詩,讀着實在是想讓人用三個字形容,即“酸掉牙”,而楊振寧正是用這樣“酸掉牙”的浪漫,完全俘獲了翁帆的心。

也難怪翁帆在這個歲數還顯得如此年輕,畢竟,一直沉浸在幸福中的女人,是很少長皺紋的,就連心態也比同齡人要年輕的多。

有一天,楊振寧參加了《楊瀾訪談錄》,在訪談中,楊瀾問起了一個敏感話題“去世後,翁帆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答案,楊振寧曾回答過,以前有記者問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等他不在了以後,如果有合適的對象,他贊成翁帆再婚,希望翁帆忘了他。

楊振寧說:“這兩句話,代表了我腦子裡非常複雜的一個思想。”

楊振寧這一句話,將他對翁帆的感情之深全都說了出來,在他死後,他既想讓翁帆找到新的幸福,又有些不希望翁帆再婚,他的腦子裡就像是分裂出了兩個小人,一個是年輕時期的他,一個是年老時期的他,但在綜合的考慮之下,年老的他最終戰勝了年輕的他,而他也做出了最終抉擇,表示他死後,希望翁帆再婚,忘了他。

這便是楊振寧對翁帆的愛,而楊振寧對翁帆的這份愛,也不禁令人心頭一酸,令人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