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調整行之有效、精準落實深化改革:上汽交卷高質量發展
隨着上汽集團即將迎來年終交卷時刻,以王曉秋與賈建旭爲核心的新任領導上任首年將帶領上汽集團交出怎樣的答卷,自然成爲市場關注的重點。
毫無疑問,今年對上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無論是外界極具挑戰的市場形勢,還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戰略佈局,改革創新發展任務並不輕鬆。面對新的環境與新的挑戰,上汽集團方面選擇立足銷量,並進一步深化在技術和出海兩大領域的積累,來助力這家航母級汽車集團在轉型過程中穩步向前航行。
自今年7月以來,上汽集團在轉型方面取得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整體銷量連續5個月實現環比正增長,與德國大衆的技術共創也得以敲定落實。
南都智行研究組認爲,汽車行業作爲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其發展往往被視爲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的縮影。如果只看到眼前一時的得失,僅僅依賴於價格戰和縮減成本等方式來進行內卷,對於行業整體的高質量發展或許只會適得其反。構建共榮共生的產業生態,聚焦核心技術加快成果轉化,纔是頭部車企真正應當肩負的使命。
積極調整行之有效
事實上,自今年7月以來,上汽集團迅速落實各項改革舉措,積極創新轉型發展,上汽整體態勢持續向好發展,向着建設世界一流車企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發展勢頭向上最直觀的體現,無疑是連續5個月穩步提升的銷量表現。得益於成熟的體系和方法論,上汽集團分別從自主品牌、海外市場和新能源汽車三個角度,來行而有效提振銷量。
首先便是今年表現最爲亮眼的自主品牌,今年11月,自主品牌銷量達28.8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佔比突破60%。這離不開對於資源整合與聚焦效率的強化,通過品牌方面的深度整合以及更加聚焦的後臺研發,來實現資源集中進而優化效率。
對於自主品牌效率聚焦的核心措施,便是榮威與飛凡的整合,二者不再各自爲戰,而是選擇攜手並進。據悉,榮威飛凡爲達成目標開始營銷創新,在新媒體營銷方面構建起“1+4+8+N”新媒體矩陣,其中包括1個官方平臺、4大生產基地、8個大區、N個經銷商夥伴以及MCN。雙方共同授權的門店數量已迅速增至72家,並預計在今年底前將擴大至100家經銷商門店。
海外市場方面,上汽集團同樣穩中求進,通過積極調整產品策略,成功應對諸多不利因素。其中,新款MG HS摘得歐洲Euro NCAP及澳洲ANCAP五星安全評級認證,併成功躋身英國月度最佳銷量車型榜單;全新MG3 HEV戰勝日系競品,榮膺2024泰國年度車型大獎;全新MG3家族全球持續熱銷,在全新MG3 HEV的強力助推下,海外月銷量站穩萬輛規模。
在越發完善的產品矩陣的加持下,今年1-11月份,上汽海外市場批發銷量達93.7萬輛,在行業中繼續名列前茅。其中,上汽MG品牌在歐洲市場累計銷量超過22萬輛,積極克服歐盟反補貼調查不利影響,保持同比正增長,今年全年有望再創新高。
而上汽今年在新能源市場取得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今年1-11月份,上汽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達108萬輛,同比增長19.5%;其中,11月份新能源銷量達17.5萬輛,同比增長16.1%,創下今年新紀錄。
其中,曾被譽爲上汽集團“1號工程”的智己汽車,也憑藉國內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穩居智駕行業頭部梯隊。目前,智己汽車已連續兩個月實現銷量破萬,12月23日,更是實現累計新車交付突破10萬輛。智己汽車也有望進一步憑藉城市NOA落地的先發優勢助力銷量向上。
在今年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依然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也進一步展現出上汽高層對於市場變化的洞察和戰略眼光的前瞻。諸多行而有效的措施加持下,上汽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進一步顯現,整體銷量連續5個月實現環比正增長,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更是進一步形成合力。
今年11月,在上汽大衆40週年之際,上汽集團與大衆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將上汽大衆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收穫合資股東提前續約的背後,是上汽集團對於大衆和奧迪兩大核心品牌的明確定位。
具體來看,上汽大衆憑藉“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的策略,後續將更加專注有盈利能力的油車,同時加強本土化創新發展;奧迪則進一步提升智駕能力,全新品牌AUDI旗下首款高端智能網聯電動車型也將在2025年中推向市場,積極向新能源轉型。
市場對於上汽集團未來的發展預期和信心,同樣反映在資本市場。從11月12日至11月29日收盤的14個交易日內,上汽集團股價累計上漲超27%,總市值從1600億元上升至超2035億元;而且在12日、13日出現了連續漲停的情況,這從上汽集團上市以來都並不常見。11月以來,上汽集團股價累計上漲近37%。
加碼轉型展現國企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自身調整的同時,上汽也毫不鬆懈國企應有的擔當和使命,在覈心自研技術和助力中國品牌出海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展現國有企業的使命和擔當,從而精準落實全面深化改革。
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的首要任務之一,便是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更好服務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近年來行業熱議的汽車芯片爲例,從缺芯保供的需求到國產化替代降本,近期審慎選擇採購美國芯片的行業協會聲明,再度讓汽車芯片成爲行業焦點。在新能源及智能化的趨勢下,能否掌握大算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大功率芯片,也自然成爲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重中之重。
近期上汽集團2024年度芯片生態產投融合發展論壇上,上汽集團高管表示,2024年,上汽創新研發總院新立項近10個國產芯片量產應用整車項目,進一步提升汽車芯片國產化率,保障產業鏈供應安全,更與長安、東風、廣汽、奇瑞等車企探討了國產芯片的互認、互用,芯片庫內的企業從幾十家迅速擴展至上百家。未來,上汽將推動更多國產芯片“上車”,並確保降低成本、質量達標、風險可控。
矚目成果的背後,離不開上汽集團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十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獲得了26000餘項有效專利,涵蓋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七大技術底座”全面躍遷升級進入2.0時代。
顯然,自研技術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且不一定能迅速見效,卻是難而正確的事。王曉秋指出:“上汽集團肩負着上海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這一仗必須打贏,沒有退路。”在上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的“五大戰略任務”中,更是有兩大任務圍繞技術領域,包括以智電技術爲關鍵,優化產品結構,以及自研、合作並舉,拓展產業生態。
得益於上汽集團對於新能源時代、智能化時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術全面掌握,以及在產業鏈各協同環節不遺餘力的投資佈局,上汽集團才能在保障產業鏈安全方面更有底氣,尤其是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佈局,嚴控產業鏈斷鏈風險。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汽車工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轉型全球化車企已然成爲中國車企的必然選擇。作爲中國汽車企業中的出海標兵,除了自身海外市場的銷量節節攀升,上汽集團更是從碼頭到造船再到融資擴股,打造一整套完整的出海產業鏈,來爲中國品牌整體加速出海“鋪路搭橋”。
12月12日,上汽集團旗下安吉物流建成海通太倉碼頭正式投入運營,作爲長江流域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年吞吐量達130萬輛的海通太倉汽車碼頭,有望成爲中國汽車品牌“跨洋出海”新通道。12月23日,“上汽安吉威信號”完成交付,計劃首航歐洲後投入美墨航線。目前,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到2026年上汽遠洋船隊的規模將達到22艘。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上汽各大主要板塊的管理層更替呈現出年輕化態勢,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利好有望逐漸釋放。疊加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新晉管理層的精準施策,上汽有望加快改革步伐,加速智電轉型,繼續穩坐國內汽車行業頭把交椅。在積勢蓄力的加持下,上汽集團有望在2025年築底反彈,並在2026年站上更高起跑線。
南都記者 於典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