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超募現象解析:年內91只新股超募674億元 專家建議提高超募資金使用效率

本報記者 邢萌

隨着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新股發行定價更加市場化的同時,IPO超募現象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0日,今年滬深兩市共有111只註冊制新股IPO上市,其中91只新股超募673.52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數量及規模分別增長90%和304%。

幾百億元的超募資金如何使用?據上市公司公告,大多數公司將其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購買銀行理財。

受訪專家表示,對於新上市的公司而言,若中短期無資金需求,銀行理財也不失爲超募資金的優選。相較而言,將閒置的超募資金用於回購股份可以更好地回饋股東,提振市場信心。

21只超募規模均超10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一級市場上高超募現象突出,前述91只新股的平均超募規模達7.4億元,其中21只超募規模超10億元。排名前三位的均爲科創板新股,納芯微以48.31億元的超募規模居首,翱捷科技與晶科能源分別以41.66億元與37.23億元的規模次之。

從二級市場來看,超募的新股備受熱捧,上述91只新股的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高達33%,其中9只漲幅超100%。位居前三位的均爲創業板新股,紐泰格、中汽股份、西點藥業的漲幅分別爲221.6%、200%、152.82%。

從行業分佈來看,91只超募新股中,大多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電子(19只)、機械設備(14只)、醫藥生物(12只)三大行業居多。

“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註冊制背景下,越來越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公司選擇上市。這些公司大多集中在前沿科技、生物醫藥等行業,處於中早期發展階段,發展空間巨大,此類公司往往會得到市場更高估值溢價。”北京陽光天泓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王維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隨着新股破發的持續,超募現象或將減少。“超募發生較多的科創板、創業板也是新股破發較多的板塊,當二級市場表現反饋至IPO定價階段,將平抑IPO定價偏高的現象,超募情況也將相應減少。”

超募資金如何使用最有效?

在IPO超募頻繁發生的同時,投資者則更關注上市公司超募資金的使用情況。

記者梳理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發現,截至6月10日,前述91家公司中,60家披露了超募資金使用情況,主要集中於補充流動資金(33家)和現金管理(通常爲銀行理財,24家)兩大用途。另外,也有少數公司將其用於歸還銀行貸款與投資新項目。

對此,市場上有聲音認爲,將超募資金用於購買銀行理財並不符合證券市場初衷,也不是高效的資金利用手段。

“在特定情況下,超募資金用於銀行理財是合理的保值手段,也能維持公司良好的現金流,保障企業在動盪市場環境中的生存能力。”陳靂分析稱,通常來說,企業擴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新晉上市公司尚在成長期,往往業務不具備較高的可複製性,資金投入越多邊際效應遞減,一味加大投入並不符合行業發展規律,不一定能夠迅速增厚業績,反而可能會造成資金浪費。“但對於業務模式較爲成熟,擴產帶來的規模效應比較可觀的企業來說,將超募資金投入主業則更爲有效。”

王維嘉認爲,對上市公司而言,在中短期沒有資金使用需求時,購買銀行理財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利益最大化的一種選擇。

對於如何提高超募資金的使用效率,陳靂建議可用於股份回購,企業如果短期內沒有產能擴張、研發投入等安排,可以通過股份回購的方式將閒置超募資金回饋給股東,避免大量資金閒置導致浪費。

王維嘉也認爲,上市公司可以使用部分超募資金回購股份並予以註銷,此舉不僅有助於增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提高投資價值,更能使股東受益,增加股東持股信心,促進公司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