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駐陸首席代表預測 今年陸經濟增長仍逾全球四分之一

IMF駐陸首席代表巴奈特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逾全球四分之一。(澎湃新聞╱巴奈特提供)

澎湃新聞7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駐中國首席代表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接受專訪分析中國2024年經濟走勢,如何從三駕馬車分別發力推動經濟發展、提振市場信心。巴奈特預測,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佔全球增長的1/4以上。其中的關鍵是今年實現高品質增長可能比增長的數量更爲重要;出口的拖累,應該會比去年少一些;需要再次使貿易成爲全球增長的引擎。

從三駕馬車來看,巴奈特指出,短期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未來要讓消費繼續成爲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今年出口對於經濟的拖累會較去年減少。

巴奈特表示,從中期來看,隨着健康和可持續的中期增長以及持續建設以市場爲導向的、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上可預測的監管環境,相信外國直接投資的信心將隨之而來。

巴奈特稱,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爲4.6%。展望這個數字,需考慮幾個因素。首先,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是5.2%,它確實受益於基數效應。相較而言,2022年經濟活動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這些基數效應使得2023年的經濟增長數值略高。這爲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5.2%放緩至4.6%提供了背景。這是第一點。

其次,需要看向全球背景。IMF一直認爲全球經濟增長具有彈性,但速度緩慢。緩慢是指什麼?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1%,與去年持平。之所以說緩慢,是因爲在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年裡,全球經濟增長率爲3.8%,3.1%顯然比3.8%要低得多。在進一步的全球背景下,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佔全球增長的1/4以上。

最後,今年的經濟增速關鍵要看相關的政策支持措施。他認爲一個關鍵的資訊是今年實現高品質增長可能比增長的數量更爲重要。

至於如何看待地方債問題與當前的房地產市場?

巴奈特指出,瞭解房地產市場對於理解中國的近期發展非常重要。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進行一場必要的調整,以達到更可持續的規模。通過政策努力調整房地產的規模是受歡迎的。

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房地產調整的成本降至最低。房地產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算上房地產上游和下游,它約佔中國經濟總量的1/5,而土地出讓金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大多數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擁有一套自己住房。多年來,住房供應一直大於潛在需求。房價曾經相對較高,對居民負擔能力構成挑戰。

這一背景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受歡迎措施。例如,推動貸款「保交樓」,並已經放寬了首次購房者的認定標準,降低首付,允許對現有住房貸款進行再融資。不過,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IMF會強調化解房地產開發商的壓力,特別是通過加快經營不可持續的開發商的退出,然後幫助可持續的開發商修復其資產負債表。第二個方面是通過改革住房預售模式和爲住房竣工提供更多中央政府融資來解決預售問題。第三個方面是確保房價的變化足以出清市場。最後一點是擴大住房供應,其中可能包括對公共租賃住房的支持。IMF認爲這些領域的措施都將加速和平穩地使房地產過渡到新的均衡。

談到地方政府債務,實際上它與房地產有關,因爲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給地方財政增加了壓力。因此,IMF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主要建議是,透過改革確保地方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這可以減少政策的不確定性,提振信心,提振近期前景。在IMF看來,中央政府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財政政策架構,支持地方政府進行資產負債表重組。

從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看2024年中國如何分別發力推動經濟發展。

巴奈特表示,首先看去年情況。2023年把消費作爲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消費實際上解釋了80%的經濟增長,去年5.2%的增長中有4.3個百分點來自消費,投資貢獻了約1.5個百分點,淨出口貢獻了約負0.6個百分點。

因此,IMF預計今年的情況將與去年大致相同。由於消費再次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預計會出現一些變化,出口的拖累應該會比去年少一些。IMF認爲,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都會有所放緩,預測消費增速預計將從8.4%降至5.5%,按實際價值計算,固定投資將從4.8%略微下降至4.4%。歸根結底,IMF仍然認爲短期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如果着眼於中期,IMF認爲中國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和機遇是讓消費繼續成爲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看向中國現在的消費情況,這是一個有趣的組合現象。一方面,在疫情暴發前的20年中,沒有任何一個其他主要經濟體的GDP和家庭消費增長率能接近中國,中國家庭消費增長比其他地方快得多。另一方面,如果從消費佔GDP的比重來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相對較低。IMF認爲問題在於,儘管消費增長很快,但GDP增長更快,因此消費佔GDP的比例下降。挑戰背後也蘊含着機遇。如果能轉向一種可持續的消費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消費的增長速度實際上快於GDP增長速度,則消費佔GDP的比例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上升。

預期2024年中國貨幣政策走向與人民幣匯率是否走強。

巴奈特重點建議,在貨幣政策方面,看到了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最好是通過進一步的降息政策來實現。目前的背景是中國的價格壓力仍然較弱,產出低於潛在水準,這是支持進一步寬鬆政策的典型條件。然後轉向匯率,更大的匯率靈活性將有助經濟吸收宏觀經濟衝擊的影響,也將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現在注意到,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與中國有所不同,因爲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都把重點放在了抗擊通膨上。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允許人民幣匯率有更大的靈活性將有助於改善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有助於抵消中國面臨的額外通縮壓力。

預計2024年中國物價走勢。巴奈特稱,預計未來中國通膨將會上升。IMF預測是今年總體CPI平均上漲1.3%,明年升至2%。最近一些數據顯示,中國月度總體通膨率一直低於零,最近一次是1月的-0.8%。但想強調的是,這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因素。宏觀經濟學家會更想看核心通膨,即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通膨。不同於總體通膨率,中國核心通膨率仍然是保持正數。IMF對核心通膨的預測與總體通膨預測類似,預計今年平均爲1.4%,2025年將升至2%。

預測美聯準會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巴奈特表示,看美國1月份數據,很好地提醒,美聯準會可能會繼續仔細評估即將到來的數據,只有在確定通貨膨脹率持續向美聯準會2%目標移動時,纔會開始降息。目前預測,美國將在今年年中左右開始下調利率。美聯準會降息對於中國的影響是會縮小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利差,也就是直接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IMF對中國的建議實際上依然是一樣的,即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是降低美聯準會政策利率變化等衝擊影響的最佳方式。

全球宏觀政策應該如何協調?巴奈特指出,實際上想到兩個領域,一是促進全球貿易。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應對氣候變化。全球貿易方面,IMF認爲經濟一體化已經幫助數十億人變得更富有、受教育程度更高、身體更健康。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經看到商品流和資本流的下降,在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IMF有很多關於貿易分裂或全球脫鉤的討論。

IMF想傳達的關鍵資訊是,極端的貿易分裂代價極其高昂,估計其代價可能高達全球GDP的7%。需要再次使貿易成爲全球增長的引擎,所以國際合作是必要的。

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挑戰是應對氣候變化。他認爲,沒有哪個領域比解決氣候變化導致的生存威脅更需要國際合作。在這一領域,世界有責任與脆弱國家站在一起,這些國家必須應對這些氣候衝擊,而這些衝擊實際上並非由這些國家造成。

因此,在IMF,所做的一件事是創建了一個名爲「韌性和可持續性信託」的新信託基金。該基金擁有約400億美元資金,其目標之一是提供長期、可負擔的融資,以幫助低收入國家和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進行氣候改革。值得再次強調的是,氣候變化顯然是一個只有通過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提振中國市場信心的建議。巴奈特認爲,其中一種方法是促進中期增長。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親市場的改革,以及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更決定性作用的改革,這將有助於促進中期增長。從中期來看,他認爲最終健康和可持續的中期增長以及持續建設以市場爲導向的、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上可預測的監管環境,隨着這些方面到位,相信外國直接投資的信心將隨之而來。

如果看一下去年的外國直接投資,它的數值比往常要低,其中一部分可以被技術性因素所解釋,比如外國直接投資會受到中美利差的影響。他認爲關鍵是良好的商業環境,以及良好、穩固、可持續的增長,然後外國直接投資的信心也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