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拍短劇起衝突,擾民只是表象

這件事能引發熱議,恐怕還是在ICU附近拍劇和要求家屬剋制情感的荒誕,引發了“離譜”的觀感。其實,在“離譜”的表象之下,短劇真實的野蠻生長圖景,纔是看似荒誕下利益驅動的現實。

近日,#劇組ICU拍劇竟讓患者家屬哭小聲點#登上熱搜,引發了拍劇擾民的質疑。

根據最新迴應,劇組稱當時對ICU重症家屬身份不知情;視頻發佈者稱,劇組、醫院及當地衛健委的相關人員已經向他道歉,並稱“希望這件事到此爲止”。

這件事能引發熱議,恐怕還是在ICU附近拍劇和要求家屬剋制情感的荒誕,引發了“離譜”的觀感。其實,在“離譜”的表象之下,短劇真實的野蠻生長圖景,纔是看似荒誕下利益驅動的現實。

今天的短劇市場,完全是快消品市場,是流量高速變現的生意。一個短劇從劇本寫作,到拍攝,到後期製作上架,快的話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就完成了。拼命提高效率、壓縮成本,是短劇的生存法則。

放在這個邏輯下去看,劇組讓家屬“小點聲”,荒誕似乎也就“合理化”了。

從淺層來看,日益增多的短劇拍攝場景,可能產生的擾民問題,是衝突之一。在媒體一篇《“短劇暴富”,夢碎》報道中,講述了一個短劇劇組,爲了拍女主自殺,到處找場景“跳樓”“跳河”不得,最後藉着下雨改成暴雨中割腕的案例。可見取景問題並不鮮見,這一次,因爲劇組是在ICU附近取景,引發了輿論關注。

從深層次看,狂飆突進的短劇,究竟能帶給社會什麼,則是繞不過去的問題。風口已然成爲現實,有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373.9億元,約是兩年前的10倍。據預測,今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現在橫店已經叫豎店了,爲什麼?因爲拍短劇、微劇、小程序劇的,都是豎着拿手機看的,所以叫豎店。據網友透露,現在橫店,每天籌備、開機、殺青的微短劇就有近百部,在熱門場景五六個劇組同一天拍攝是常態。作爲“中國影視行業的晴雨表”,橫店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窺見全國。

風口之下,必定有市場需求。不論是豎屏時代的觀看習慣,被切割的碎片化時間,還是濃烈的情緒需求,都爲微短劇提供了市場土壤。但市場供給如果一味短視,只顧精準拿捏人性,在撩撥情緒上挖掘充值“卡點”,那註定無法走遠。當下,不少微短劇低質、套路重複、價值觀導向等問題層出不窮,長此以往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監管正在跟上。國家廣電總局已出臺針對微短劇的新規,從2024年6月1日起,未經審覈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6月4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網站就發佈消息稱,《大佬,你女兒被婆婆家欺負慘了》全網下線,稱該劇存在劇情低俗,臺詞、畫面、情節等涉及使用殘忍犯罪手段造成惡劣後果,刻意製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傳播違反公序良俗言論,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違規情況。

所謂“醫門多疾”。短劇之“疾”,這次在醫院得到暴露,似成一種隱喻。如果說這些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那隨着行業的發展壯大,短劇必須有成熟期的擔當。

光想着衝入賽道“一夜暴富”,收割錢包,最終只會被慾望反噬。劇不分長短,都是文藝作品,都承擔着社會對真善美的追求,不把自己當創作者,光想着怎麼賺錢怎麼來,也就失去了上場的資格。

(大衆日報·大衆新聞客戶端記者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