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迴歸!?這可能是她近期最離譜的熱搜

來源:黎兜兜

前兩天,有小紅書網友在昆明的三月街集市偶遇了李子柒本人。

她身着雲南大理特色的扎染裙衫,被一個非遺手工藝品的攤位所吸引,駐足了很久。

可以看到,告別鏡頭近千天,她還是那個仙氣飄飄的樣子。而她所熱愛的傳統文化早已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之中,成爲了她的生活方式。

一直以來,關於李子柒的消息少之又少,真實的生活動態更是難得一見,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了思念之情——

在這個流量更迭如流水的時代裡,李子柒是個很特別的存在。

賬號的更新動態還停在2021年,可近兩年卻被頻繁帶上熱搜。

比如最近#李子柒迴應迴歸#和#你還在等待李子柒更新嗎#的詞條又衝上熱榜,吸引上萬網友關注。

事實上,該話題有誤導之嫌,李子柒本人並未露面發聲。

在暫停視頻更新的這段時間,李子柒鮮有露面,僅從網上偶爾傳出的信息可以窺見其動態。

無論是當年鏡頭裡的李子柒,還是如今鏡頭之外的李子柒,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

她一直都走在她最初想走的那條路上——

01

乘風而起

拍視頻是個意外的決定。

2014年,因爲奶奶生了一場重病,在外打工的李子柒決定返鄉。

她只是想陪着奶奶的同時,找一件能待在家裡做的事情。

於是就有了“田園仙女李子柒”。

在她的視頻裡,我們好像找不到多大的目的性。

就是一個遠方的朋友,跟你分享她所熟悉的山村生活,做做美食。

再把她自己愛好的傳統文化裡最有魅力的部分展示給你看。

《作物的一生系列》更新了二十多支視頻,她說,“我想讓城市裡的孩子知道食物是從哪裡來的”。

《東方非遺傳承》系列完整呈現了數種技藝,她說“非遺文化,它像極了一個垂暮的老者,無奈又無力,他需要被很多人看見。”

有些事不是有意義纔去做,而是做着,做着,就看到了它的意義。

02

迎風而上

當然,這條路並不好走。

期間,李子柒喊停過兩次。

一次是在2017年5月13日。

所謂人紅是非多,那一年罵她的人特別多,說她“假拍”、“作秀”。本來想着清者自清,可後來事態嚴重到已經影響到了她的生活。

那次,李子柒在微博裡發了整整八張長圖以及自己來來回回拍攝的素材視頻,放出所有能證明視頻是她自己做的證據。

她說了很多很多細節,兩三秒的鏡頭,實際拍攝可能需要花費兩三個小時之久。作爲局外人,根本想象不到會有這麼多難處。

也理解了,爲什麼李子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更新一條作品的原因。

(來源於李子柒的微博)

“這一年裡,除去手機鏡頭一共拍了20881條視頻素材。光是來回按相機拍攝鍵就多走了260公里。”

如果你看過她的視頻,一定不會覺得誇張。

李子柒的鏡頭,追尋萬物的“源頭”。

講一個故事,就從一粒種子講起。

水稻、芋頭、土豆、南瓜、玫瑰花......她用26 個視頻記錄了26種不同作物生命的輪迴,把自然和時間的奇妙力量具象化。

我們能看到,她親手用上一輪的收穫製作成種子,墾地播種,精心灌溉,收穫後用一雙巧手把它們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亦或是晾乾、醃製儲存起來。

李子柒把這種浪漫的儀式,稱作爲“某某的一生”。

任何一個有農村生活經歷的觀衆,都能從李子柒的視頻裡找到一種熟悉感。

挑擔揹筐、刀起刀落、砍瓜切菜,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着一個農村勞動人民的精氣神。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對農具的瞭解熟習,長年勞作形成的手感,還有手上的傷、手心的厚繭、指關節的粗糙,這些都不是擺擺樣子就能作假的。”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就一定是假的嗎?

她說,熱愛可抵漫長黑夜。

(凌晨3點,李子柒在剪視頻)

03

逆風而行

另一次喊停,是在2021年7月14日。

在更新完“井鹽”作爲她《柴米油鹽醬醋茶》系列的完結篇後,再也沒有出新的作品。

在事業巔峰期和合作夥伴對簿公堂,寧願把賬號叫停也要和資本抗爭一回。如果從利益得失的角度看,怎麼看都太過瘋狂。

但如果是用李子柒的價值體系看,好像也不難理解了。

在短視頻商業潮流裡,“快”是第一生存要義。可她想做的事,慢是必需。

中華千年文明沉澱下來的瑰寶,不親身經歷一遍,如何能生出深邃幽長的認知呢。

於是,爲了呈現好蜀繡這項非遺技藝,李子柒特地跑去請教蜀繡大師孟德芝老師(中國僅有的兩位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之一)。

從染布開始,再到選稿、上繃、上料、配線、刺繡。

學習12大類,130餘種小類的針法,學到一根線可以劈成60多根絲。

終於,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一件精細華美的蜀繡藍裙。

明顯能感受到,李子柒是懷着匠人之心,在發揚中國傳統非遺技藝。

還有文房四寶、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這些非遺視頻也在海外廣爲流傳。

儘管沒有配外文字幕,也並不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衆從中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評論區全是外國人的驚歎。

在Youtube上,李子柒每一個視頻播放量,幾乎都在500萬以上。

2021年李子柒刷新了由她創下的“最多訂閱量的Youtube中文頻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李子柒自己破了自己的紀錄,而她的視頻所傳遞的中華文化也正在走向更遠的地方。

04

等風來

流量時代,每個博主能存活的平均時長只有六個月。 但這個規律在李子柒身上不僅失效了,甚至還反其道而行。

至今,李子柒國內平臺仍有過億的粉絲量,而在海外YouTube平臺更離譜,粉絲訂閱數不降反升,從1500萬增加至1850萬。

兩年前的視頻播放量仍在上漲,評論區清一色的“miss you”。

我們想念李子柒,想念的到底是什麼?

是修籬種菊,栽花種草,品茗聽雨,溫酒賞雪。

是那座和現代社會漸行漸遠的田園小院,阻隔塵世紛擾,盛滿人間清歡。

是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三時三餐,四季流轉。

是和節氣時令綁定在一起的生活方式,遵循最古樸的規律,安寧祥和地活着。

央視曾這樣評價過李子柒:

“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

外國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解釋了爲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沒有翻譯卻依舊火遍全球。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李子柒的視頻,就像是現代社會的詩歌,是現實裡的人清醒時的夢——

活在人間煙火裡,而非都市喧囂。

允許慢,允許平凡,允許感受生活,允許做一件浪費時間但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在她的田園牧歌裡,我們總能暫時安放疲憊的靈魂。

無論是記錄大自然的魅力,還是做傳統文化的傳播,都是李子柒在遵從內心的熱愛。

而事實也證明,在觀衆眼裡,李子柒不只是某個受歡迎的治癒系博主,更代表着一種文化符號。

把互不認識甚至語言都不共通的一羣人聚攏到一起,認真感受一片田野、一個國度深厚獨特的魅力。

時代的風從未止息。

但有些人,好像總能追得上每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