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312反核遊行 經部:時程應保留彈性
312反核遊行今(12)日下午2點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針對該活動所提「告別核電、面對核廢」訴求,經濟部表示尊重,但也呼籲全民應理性面對我國能源情勢遠較其他國家嚴峻的事實;爲確保未來電力供應無虞,臺灣應朝多元能源發展,考量電力需求有其不確性,替代能源也非一蹴可及,因此應保留廢核時程方面的政策彈性。
經濟部表示,非核家園是全民共同願景,「環境基本法」已明定政府應訂定計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因此,務實考量現階段再生能源(包括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屬間歇性電源,尚無法取代傳統穩定電源(包括核能、燃煤、燃氣火力發電),且天然氣供應已趨飽和,新增接收站需費時8到10年,若強制2025年達成完全廢核,將使我國未來停限電風險大增。
因此,爲穩定電力供應,經濟部認爲,在供給面部分,應持續推動既有火力機組汰舊換新,藉此提高效能、擴大再生能源利用,並祭出合理電能躉購費率、保障收購期間等獎勵誘因,並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目標從10,858 MW提升至17,250 MW(提升幅度達58.9%),並加速建置北部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以支援未來燃氣電廠的用氣需求。
▲反核大遊行現場實景。(圖/記者鍾毓康攝)
此外,經濟部能源局也正研擬修訂「汽電共生系統實施辦法」條文,盼透過修法增加汽電共生售電量、提高電力系統供電能力;在需求面部分,將積極從工業、服務業、住宅及機關學校等部門着手推動節能,希望促成節省2%用電,進而抑制電力需求成長,臺電當下也在修訂「需量競價」措施,並規劃建置需量競價線上平臺,藉由鼓勵用戶參與方式降低尖峰用電需求。
經濟部進一步說明,未來電力需求如年均成長率1.7%的情況下,備用容量率自2019年起將降至7.4%以下,2023、2024年甚至爲負值,恐面臨缺電危機;即使未來電力需求壓低至年均成長率爲1%以下,供電吃緊的狀雖可望暫時趨緩,2023、2024年電力系統備用容量率也不至於降至負值,但仍屬偏低,一樣會有較高停限電風險。
面對非核家園訴求,經濟部強調,臺灣爲孤島型電力系統,無法接受外援,且98%能源需仰賴進口,考量維持能源供應穩定,實不宜輕易放棄任何可能選項;評估我國最適電力供應組合選項,應從「確保不限電」、「達成國際減碳承諾」及「維持合理電價」等三個條件着眼,呼籲各界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尊重專業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共同尋求臺灣未來能源規劃的共識。
臺電則指出,我國3座核電廠將在2018年到2025年陸續除役,對此,該公司已於去(2015)年11月針對最先面臨除役的核一廠(預計2018年底),向原能會提出「除役計劃」,針對用過核子燃料,擬推動國際普遍採取的「乾式貯存」及「境外再處理」方案,避免現今核電廠可能面臨提前除役,進而影響供電穩定等問題,目前相關方案仍待社會各界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