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祝學軍:讓東風17“打水漂”成現實,美國至今搞不懂?

#三分鐘講知識#

對待某些冥頑不靈的國家,我們要做得不是言語上辨輸贏,而是行動上打敗它。

一直以來,在國家軍備上,導彈都是最爲重要的一項技術。這種中堅技術力量,是每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往日,美國的導彈技術制霸全球,成爲地球霸主。

如今,中國的東風系列默默而醞釀大招,讓全世界都爲之矚目。美國方面甚至已經把東風系列當做了第一對手。

而東風導彈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迅猛的進步,這和一個叫做祝學軍的女科學家分不開關係。

她作爲“中國導彈之母”,不僅成功研發導彈,還令東風導彈在精確度和打擊範圍上有了極大的進步,更是讓東風導彈“打水漂”成爲了現實,震驚全球。

那麼祝學軍到底是什麼來頭?她和導彈又有什麼樣難解的緣分呢?

一、讓薩德報廢的東風-17

2016年,韓國政府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執意接入美國的薩德系統,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爲了應對美韓這一場有針對性的計劃,我國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制。

但是無論如何,美國與韓國都達成了一個沾沾自喜的默契,那就是他們可以用薩德系統來制衡我國的軍事防衛能力。

面對如此威脅,中國自然是不會坐以待斃的,於是我們加緊了步伐,以一種驚人的能力製造出了東風-17導彈。

2019年10月1日,正值我國成立70週年,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我國在國慶閱兵時第一次讓東風-17亮相。

對於電視機前的觀衆們來說,這只是一個炫酷的大導彈。

但是對於遠在千里之外的美國相關專家來說,這卻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因爲東風-17導彈的實力太過強勁,它可以突破美國目前爲止最爲先進的導彈攔截系統,如同“打水漂”一般,繞過所有攔截。

換句話說,美國和韓國安排在我們家門口的薩德在面對東風-17的時候,徹底成爲了一塊廢鐵。

中國只用了三年,就粉碎了美韓多年的陰謀,如此能力,就連美國高層也爲之一振。

可以說,有了東風-17,中國的國防力量有了質的飛躍。

而東風-17之所以能夠躲過反導彈攔截系統,其根本原理還是來自於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彼時的錢學森深刻的清楚一點,那就是美國對於中國一直虎視眈眈。他們先進的宙斯盾導彈攔截系統是十分強悍的。如果不能對此進行反制,那麼再多的導彈也無濟於事。

而在這樣的想法下,錢學森就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彈道”,那就是要導彈貼着大氣層前進,避免被敵方偵查攔截。

而這一理論也被大家戲稱爲“打水漂”。

錢學森先生的這個理論的確超前且有奇效,但是這個理論還需要繼續完善,方能真正的產生奇效。

而這個時候,祝學軍出現了,這個看起來溫柔的女孩,將來要在中國的導彈事業上交出出一份獨一無二、且充滿力量的成績。

而在很久之前,她不過也只是一個對科學有着很大好奇心的孩子罷了。

頂尖科學家的成長路

1962年,瀋陽的一戶人家裡傳來了一陣清脆的啼哭聲。

一對普通的小夫妻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晶,一個可愛聰明的小女孩。

他們爲她取名爲祝學軍,寓意是希望這個女孩的未來取得一番不錯的成就。

事實上,這個祝福的確從祝學軍出生後就生效了。

在祝學軍很小的時候,她就展現出了與衆不同的特質。在同齡人還玩耍撒嬌的時候,她就已經泡在知識的海洋中了。

上了小學以後,祝學軍的天賦更是展現了出來。她除了會認真完成作業外,還總能找到最高效的方式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就連老師也感嘆祝學軍真的是一個聰明的好學生。

但彼時的老師和家長依舊只是把祝學軍當做一個聰明的小孩對待,他們並沒有花費心思去培養祝學軍。

而年紀尚小的祝學軍也沒有搞明白自己的未來方向,直到上了初中後,她接觸到了物理。

那些複雜的讓人頭疼的理論在祝學軍的眼裡卻顯得那麼迷人,她隱約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將要和物理產生莫大的聯繫。

而隨着對於物理等學科的深入學習,祝學軍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親手試一試”的衝動。

而這份衝動也在一定程度上,爲祝學軍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成績優異,所以祝學軍成功進入了當地最好是高中。

在這裡她接觸到了物理實驗室,她親手試一試的夢想,終於可以實現了。

對於祝學軍而言,高中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她並不畏懼,她必須要走下去,要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這份理想就是報效祖國,爲祖國出一份力。

在祝學軍讀高二的時候,她無意間從報紙上看到了中國軍事的報道。

她一方面爲祖國的不斷復興而興奮,另外一方面也對於外國的軍事封鎖而擔憂。

在連續思考了很久之後,祝學軍萌發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考入中國國防大學,真正身體力行的做些事情。

確定好了這個念頭後,祝學軍就耕耘在書本之間。她從不仗着自己聰明就驕傲自滿,而是依舊挑燈夜戰。

對於她來說,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而祝學軍這樣的努力也的確得到了回報,她在高考後成功進入了中國國防大學,開始了她人生中的又一場“歷險”。

在讀書期間,她不僅瞭解到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她還對國家的現狀有了更深更一步的瞭解。

也就因此,在畢業之後祝學軍又加緊步伐考上了研究生。在這裡她更加努力,毫不懈怠,最終順利畢業。

畢業之後,祝學軍就進入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所供職。

而她曾經的夢想,正在眼前。

二、東風-17的誕生

在讀書期間,祝學軍就接觸過“錢學森彈道”。

而在真正瞭解到中國的軍事狀況後,她更是意識到只有研究明白“錢學森彈道”才能真正的突破外國的封鎖和桎梏,讓中國成爲軍事大國。

於是祝學軍開始了漫長了研究之路,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她得到的不僅僅是支持,還有冷遇。

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樣一個女生能夠做出這樣一番大事。

面對嘲笑,祝學軍並沒有氣餒,她花費了大量時間泡在實驗室裡,爲日夜不眠的研究。

要把“錢學森彈道”從理論變成現實,那麼數據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的人們可以藉助計算機跑數據,但是那個年代計算機卻是一件稀罕物,價格也十分昂貴。

無論是對單位還是對祝學軍來說,這都是一大筆開銷。於是祝學軍就效仿起兩彈元勳們,用算盤算數據。

哪怕十分複雜,祝學軍還是堅持了下去。

只是最後的結果總是差強人意,給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難。

但是還好錢學森在此時給了祝學軍很多指導,在他的幫助下,祝學軍和同事們的研究才能繼續堅持下去。

因此對於祝學軍來說,錢學森實在是一位讓人敬重的科學家。

彼時的他們雖然年紀不同、成就不同,但是在科學這個領域上,他們的確如父如女,惺惺相惜。

2011年,祝學軍的研究有了質的進展,這一套理論經過數十年終於被研究透徹了。

而在這期間,祝學軍對“錢學森彈道”理論也做了翔實的豐富和研究,讓其有了更加豐盈的基礎。

只是理論雖然明白了,但是實踐依舊是個大問題。

但是好在祝學軍不是孤軍奮戰,她和同事們一起,一遍一遍進行實踐,也一次一次改善缺點,只是一切依舊是停滯不前。

彼時的祝學軍甚至連沮喪的時間都沒有,她回看着這些實踐經歷,終於靈光乍現,決定用乘波體和導彈相結合。

這個靈光乍現的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讓“錢學森彈道”落地生根了,中國再也不必受到西方的威脅了。

而後經過了嚴謹的實驗和落地,東風-17應運而生。

而這其中,凝結着祝學軍的無數汗水和智慧。這一次,祝學軍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她讓中國走到了世界的最前端。

結語

中國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慶祝,中國的每一次成就也值得歡呼。

在祝學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堅韌不拔的性格,我們也看到了獨屬於科學家們的精神和態度。

可以說,祝學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軍事界的驕傲。

我們應當感謝祝學軍,我們也應該祝賀祝學軍。希望在未來的道路上,她能夠再創輝煌,實現更加宏大的理想。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學習祝學軍的精神,在不同的崗位上爲中國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因爲對於中國而言,每一份力量都很重要!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