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出疫情歲月 徐佳寧用身體記憶

徐佳寧《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記錄了去年5月的身體記憶。(誠品畫廊提供)

去年5月三級警戒期間,因長時間待在房間裡而感受到身體感官彷如被放大般,強烈意識到空間產生的壓迫感。年輕藝術家徐佳寧於是創作出《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表達這段身體記憶。

誠品畫廊推出的徐佳寧個展,此次主題圍繞於「身體」和「記憶」,共展出21組作繪畫作品。「記憶沒有形體,卻儲存在身體,無法抽離。」徐佳寧的創作,透過「記憶在身體留下的痕跡」探索時間、空間和物件的質感,利用日常累積的身體經驗,去意識和尋找儲存在體內輕薄又強韌的記憶。

徐佳寧形容自己的身體就像「薄紗製成的泡泡」,而將泡泡吹成飽滿形狀的空氣就如同生命時間不停歇地往前推進,也將生活的一切,新的情感和經驗不斷灌入薄紗泡泡,同時在泡泡上留下記憶的痕跡。因此,她往往採用輕薄和流動的筆觸來表現記憶的輕巧,和身體如薄紗般存在的姿態。

《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是由31幅小畫作組成,代表5月的每一天,描繪的是三級警戒期間,她在房間遮光簾上所見的光影變化。這31幅小畫作的厚度逐漸增加,最後變成宛如物件般厚實的狀態,藉以反映她當時的感受:「天空離我越來越遠,遮光簾也隨着時間越來越厚,好像水泥牆一樣阻斷了天空和外面的世界。」

作品《溫暖》和《被忽略的熟悉》連結的則是和家人的親密情感,前者利用舒適柔軟的棉質布料和文字刺繡,呈現「家」予她的感受;後者用雪紡紗當成畫中窗簾的綁帶,她指出,雪紡紗是阿嬤常穿的衣物布料,藉由布料質感的差異傳達不同的視覺經驗,也表達思親之情。

徐佳寧出身美術科班,繪畫是她持續鑽研的媒材,經由層層堆疊及時間累積的油畫,以豐富的色層和特有的光澤,呼應她所關注的「身體」與「記憶」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