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紙箱們該回家了!

黃文博》紙箱們,該回家了!(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黃文博專欄】前幾天雙十二,我家網購了幾樣東西,最大件的是球鞋一雙,最小件的是手機指環,還有沖泡即飲包等等。比起網購大戶,我家一向算小兒科。

讓人震驚的事果然一再發生。小小手機指環裝在20cm×10cm×7cm的紙盒中,三袋扁扁的即飲包裝在45cm×30cm×15cm的紙箱中。每件商品都好像把傑克放進巨人的豪宅裡,顯得無比誇張。領取時大箱疊小盒,算算大小紙箱共九個,如寶塔般疊放,九層塔耶,特別有存在感。鄰居看到說「哇,你們買了好多東西」其實,全部東西的容量粗估還不及紙箱容量的四分之一。

疫情這幾年,對包材濫用的問題非常有感。點兩個中價位外送便當,送來一個30cm×30cm×25cm的紙提袋,便當又是紙製,還外加毫無功能、好看而已的紙質腰套,還沒完,打開紙便當,菜飯多此一舉的擺放在塑膠模子裡。邊吃邊看着滿桌即將丟棄的包材,不禁愧疚起來。

兩年多下來,後陽臺累積不捨得丟的各式紙袋、塑膠袋,壓縮後仍有120公分高。天啊,這造的什麼孽?回收再用,估計七、八年用不完。難怪鄰居多半選擇即時丟棄,讓孽障轉移,眼不見爲淨。

固然疫情來得突然,配送平臺來不及顧慮包材濫用與資源回收,但後疫情時代將屆,是時候面對超量使用包材與包材回收的議題了。

尤其出貨量龐大的三家網購業者,真的不能繼續視而不見,坐視數量恐怖的紙箱經由既有的資源回收機制、有限的回收再用。你們創造的資源浪費,應由你們回收,要嘛就請研發不會浪費包材的配送方式。

這議題不該丟包給消費者面對,那種愧疚感不該由消費者承受。網購業者賺到錢,提撥一部分來研究包材回收,不過份吧,起碼是有誠意的企業社會責任展現,比起一窩蜂搞什麼淨灘、種樹、買綠電要令人尊敬。

雖然環保署定於2023年七月起,有法條要求業者的出貨包裝塑料減量並增加使用回收材質,但你知道的,政府的環保法條鐵定體貼業者、點到爲止,然後實際執行再三折五扣的。所謂一切符合法令規定的說詞,政府跟業者始終口徑一致,欠缺解決問題的真心,同時迴避釜底抽薪的做法,民衆聽多了也聽膩了。包材濫用以及送後不理的狀況,冀望政府,緣木求魚。

最廉價也最其心可誅的話術是,「從需求端解決,消費者要減少購買,要做好回收。」這樣的屁話一如治安不好,政府無力管束惡人橫行、卻喊話人民練好防身術,根本欺負消費者。

當然應該從供給端解決。在臺灣,處在需求端的民衆永遠是弱勢,而且從未強勢過,因爲政府總是站在供給端、當業者的隊友。長期下來,民衆對相對強勢的業者跟更強勢的政府聯手,雖心有無奈卻心懷怨懟,連帶導致民衆或多或少投射仇恨值到業者身上,蠶食企業品牌形象。企業一方面鉅額投資塑造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則未警覺仇恨值大傷品牌,這頭撿芝麻,那頭漏油,傷及市場競爭力關鍵的品牌資產,可謂得不償失。

防止濫用包材的事,第一步必須要求並監督網購業者完全回收包材中的紙箱紙盒!怎麼做?怎麼會是我提建議?絕對該是賺錢業者的義務。我只出聲呼籲業者響應「紙箱回家運動」,把你們送來的紙箱如實回收再用,而且配合回收的消費者還能獲得業者的回饋纔對。

我不想繼續愧疚望着紙箱疊成的九層塔,就請網購業者心存善念,率先主動發起「紙箱回家運動」,回收紙箱塔,你們的善行勝造七級浮屠。

作者爲資深品牌專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摘錄自品牌原來如此,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