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AI盛宴 誰來埋單
最近身價三點三兆臺幣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臺趴趴走,態度親民,又勾勒出不少投資合作前景,民衆對他頗有好感。但有點遺憾的是,對黃的報導,多停留在娛樂絮聞與AI浪潮,忽略了他所提投資合作案背後的政經意涵及影響。
首先,國際大廠願在兩岸緊張時出面投資,這本身就有豐富意涵。但如果將此解讀成臺灣安了,卻是過度推論。因爲最近臺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坦言,曾討論過兩岸地緣政治風險,讓臺積電想移出產能,只是完全移出不可能。魏的結論是,相關領導人都很有聰明才智,他們不會讓這件事發生,但他同時也強調,這只是個人意見。
其次,黃仁勳也是非常聰明的生意人。他曾謂輝達投資臺灣,主要是臺積電太棒了,臺灣同時還有完整上下游供應鏈。但他的說法切頭去尾,所獲利益來源遠不止於此,還包括我政府政策與社會力支持。
政府一直有發展型國家思維。簡單的理論陳述是政府強調經濟成長、推動「正確」產業政策、重視私有財產誘因,以及國家在操縱和調控市場上的角色。過去政府推動塑化電子等產業政策,使我們受益至今。
現在政府看好輝達,因此雖然該公司很有錢,經濟部還是藉由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劃,補助該公司六十七億元,超過輝達自籌資金的三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國營單位的可能幫忙;而輝達之前想在臺成立物流中心,透過談判,把當時物流稅務原本稅率百分之二,壓低到以最低稅率百分之○點○六來處理;此外,在黃提到要成立設計中心後,除了許多地方政府表態願提供土地外,例如北市府還加碼說「也會盡可能傾全力給予最佳的條件跟優惠」。
至於社會力支持方面,就是黃在臺大演講的背板和影片,那五十多家企業、十七所公私立大學。這些高水準人力與合作廠商,能提供廉價有效率服務。臺灣工程師的耐操文化,世界知名。而在學界,例如去年輝達與臺大宣佈合作,新聘千人研發團隊,以及後來成立雙方聯合研究中心;至於廠商,輝達位於亞灣高軟的研發中心,設於區內鴻海大樓。這些利益加在一起,輝達最後真正會投入多少成本,令人好奇。
爲了爭取輝達,政府社會的支持無可厚非,但在互相需要前提下,到底該給多少?而發展型國家大力扶植本土產業,外國資本卻拿我這麼多資源,好壞如何?應該注意他國經驗。期盼政府是從經濟,而非政治來打外資算盤。
最後,提醒政府至少應就相關投資案,做好避免加速惡化貧富差距的配套。臺灣過度偏愛電子產業已久,但在面對無法加入國際區域貿易組織,傳統產業處境愈趨艱難景況下,卻輕描淡寫地表示對臺灣整體影響不大;而對無法追上AI浪潮的勞動力而言,就業前景堪憂。隨着輝達加入及後續效應,恐會進一步惡化臺灣不同產業者的所得分配。如何透過徵稅等財富重分配手段走向久違的均富,是政府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