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紅色法治故事】90年前白色恐怖下,100多份中共中央文件從這裡發出

卷首語

黃浦區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這裡承載着輝煌的歷史榮光,紅色資源數量之多、層次之高,居全市之首。每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背後,不乏我黨各個時期推進法治建設的歷史印記。新時代,新徵程,如何更好傳承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是一道全新的時代命題。

爲此,黃浦區司法局組織記者採寫“走進黃浦——講述紅色歷史中的法治故事”,讓紅色法治文化亮起來、立起來、活起來。今天爲大家帶來第三篇:《90年前白色恐怖下,100多份中共中央文件從這裡發出》

90年前白色恐怖下,100多份中共中央文件從這裡發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舊址

上海市黃浦區雲南中路171-173號,一幢白色小樓其貌不揚。90多年前,這裡卻被稱爲白色恐怖下的紅色中樞,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間使用時間最長、到過領導人最多的機關所在地。

1927年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領導人陸續從武漢遷回上海。面臨大革命失敗後的嚴峻形勢,儘快恢復和整頓黨組織,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級組織機構,扭轉組織渙散、思想混亂的局面,是黨中央眼下最緊迫的任務。原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的熊瑾玎此時受周恩來委派,在上海物色中央政治局辦公場所。一天,他路過位於上海鬧市區的生黎醫院,恰好自己有點着涼,便進去看病,與醫師談話間得知樓上有三間空房。

熊瑾玎發現,這裡緊鄰四馬路,隔壁是天蟾舞臺,來人可從一樓醫院進入,或從汕頭路一條隱蔽小弄堂進來,還能從天蟾舞臺西側樓梯上二樓,是一處險中求安的好地方。於是便選定此處作爲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辦公地,對外掛出“福興”商號招牌,以經營湖南紗布作掩護,其夫人朱端綬擔負抄寫和傳送中央文件的任務。

由於熊瑾玎、朱端綬的細緻謹慎,加之戲院、醫院每天大量進出人員作爲無形掩護,儘管白色恐怖籠罩上海,中央政治局機關歷時三載安然無恙。三年間,周恩來、瞿秋白、鄧小平等中央政治局成員時常至此開會,從這裡發出一百多份中央文件,其中既包含了我黨的指導思想和政治路線,又包含了對革命戰略和戰術的部署,還有對黨的組織建設和幹部培養提出的要求,以及土地政策、經濟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帶領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正是我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秘訣所在。如今,黃浦區政府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進行修繕加固,館內則通過沉浸式影片、歷史圖文、實景還原等手段,再現黨內法規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的探索歷程。

未來,黃浦區將持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堅持標本兼治,更加註重製度的治本作用,爲黃浦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引領區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

文字:張海燕 張寧

來源:黃浦區司法局

編輯:張海燕 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