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瑜+王子奇=90年代大東北的浪漫

玩在東北,好吃不貴。

閉眼,腦補: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燈火輝煌的夜總會裡紙醉金迷,兩個掛着大金鍊子的帥哥走到面前,王子奇摘下墨鏡,冷酷站在一旁,黃景瑜一臉痞笑地開口問道:老妹兒,幹哈捏?——太是那味兒了!90年的大東北!

《雪迷宮》海報

《雪迷宮》之所以被觀衆們稱爲“最東北的刑偵生活劇”,是因爲它在成功地描述了偵查過程,塑造了英勇刑偵人員形象之外,更真實地還原了20世紀90年代東北城市的社會情境,爲人物構造了原汁原味的生活背景。不妨讓我們代入“顧一燃”的視角下,跟隨“鄭北”沉浸式地感受一下那些帶着濃郁東北風味的雞架生活中的經濟學。

《雪迷宮》海報

夜總會是那個年代東北最具代表性的娛樂場所,它不完全等於舞廳、迪廳乃至後來的KTV,硬要比喻的話,它是一種集演藝、蹦迪、唱K於一體的夜場綜合體。大廳有正式的舞臺,定時安排晚會式的演出,內容包括但 不限於歌曲、舞蹈、二人轉、 主持人脫口秀,所有演職人員的基本技能是“小旋風”(注:一種極具觀賞性的吹瓶喝酒方式)。有過坐長途汽車經歷的朋友一定對一個名字不陌生——東方斯卡拉,它就是當時東北夜場最閃耀的品牌,沒有之一!很多後來成名走紅的東北藝人都曾有過在其駐場經歷,東方斯卡拉的“晚會”曾經在長途汽車車載電視上和盜版港臺電影二分天下!除了舞臺表演外,臺下有供蹦迪的開闊場地、散座和臺座。二樓有包房,可以唱K和……談一些私密的事,所以很多《雪迷宮》的情節都發生在夜總會。

《雪迷宮》海報

那麼,夜總會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呢?一個字——貴!因爲貴,逼得鄭北只能把茶水灌進酒瓶子裡冒充洋酒,逼得趙曉光掏光自己和顧一燃倆人的錢包才能買兩杯可樂。爲什麼夜場會設置很低的門票而出售高價的酒水呢?那麼——知識點來了!

互補品:指兩種或多種產品之間存在一種互補關係,即一種產品的需求增加會導致其他產品需求的增加。比如打印機和墨盒就是互補品,打印機賣得越多,作爲配套消耗品的墨盒自然也就賣越多。將這一概念運用到營銷中,商家便有了一種通過調節不同產品的定價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定價策略,通過對一種產品的低價銷售來提升銷售量,同時將這種產品的互補品提價,通過互補品銷售數量提升來保證總收入。

很多的夜場門票都是低價銷售,甚至是免費的,通過降低准入門檻保證客人數量。人多了自然熱鬧,熱鬧了就想嗨,嗨需要什麼東西呢?自然就是“門票”的互補品“酒水”。正所謂:騎自行車上酒吧——該省省該花花!來都來了還不整兩杯嗎?作爲必然會存在需求的酒水,商家就可以放心提價了,從而彌補在門票上的低價損失。這就是很多娛樂場所的定價思路,一旦你進入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最便宜 的 商品是門票,老闆們真正想賣給你的是:遊樂場裡的餐廳,電影院的爆米花、Apple Store的充值佣金……

《雪迷宮》海報

只是可憐了我們的鄭北,爲了破案只得邊喝“白蘭地”邊吐茶葉沫子。

初到東北的顧一燃是個好奇寶寶,耐心的鄭北爲他科普地域風俗,比如飯店門口的“幌兒”。

“幌”這個字原意是指窗簾、帷幔,古時候賣酒的店鋪經常在門口懸掛布旗,這種布旗也被稱之爲酒旗、幌子。《紅樓夢》中,賈寶玉爲大觀園題寫匾額,就以“舊詩有云‘紅杏梢頭掛酒旗’ ”爲由,題寫了“杏簾在望 ”,這裡的“杏簾”就是指“酒旗”。後來,飯店也借用了這一思路,以獨特製式的幌子廣而告之——“俺是搞餐飲的”!

東北飯店的“幌兒”通常爲圓筒形,上由三根繩子吊起,圓筒上裝飾吉祥圖案和花朵,下面裝飾一圈垂穗。三根繩子象徵麻花,圓筒象徵蒸籠,花朵象徵饅頭,垂穗象徵麪條,吉祥圖案寓意生意興隆。飯店門頭的招牌下方一般都會設置幾根伸出來的橫杆,夥計用長長的杆子將“幌兒”挑起來,掛到橫杆端頭的鉤子上,說明飯店開始營業了,摘“幌兒”則表示店已打烊,其作用類似現在店鋪門上懸掛的營業指示牌。

“幌兒”的顏色和數量也有着不同的含義。當時的東北大地上有着不少回民開的飯店,因爲民族信仰不同,飲食禁忌各異,爲免鬧出誤會,漢族飯店掛紅色的幌子, 清真飯店掛藍色的幌子,一目瞭然。而幌子數目的意喻就同鄭北告訴顧一燃的那樣:一個幌兒是小吃部,以快餐爲主,便宜實惠;兩個幌兒是大衆飯店,菜品齊全,適合小聚;四個幌兒是大酒樓,可以承辦宴席;還有八個幌兒的,算是“東北米其林”了,普通民衆較少涉足。

東北飯店幌子(小紅書@嗅薇)

《雪迷宮》中出現的其實並不是傳統制式的“幌兒”而是燈籠,這是因爲90年代後期,各地菜系進入東北,外地飯店並沒有“掛幌兒”的習俗,餐飲業風氣改變,有的圖省事兒用燈籠代替,有的甚至就不掛了,慢慢就再也看不到此番景象了。

知識點來了。幌子和招牌有什麼區別?招牌主要是用來標記店鋪的名稱和記號,可稱爲店標。而幌子是用來展示經營的商品類別或服務項目,可稱爲行標。可以理解爲招牌是品牌LOGO,幌子是行業LOGO。行業標識分爲形象幌、標誌幌和文字幌 三類。形象幌就是賣什麼掛什麼,比如賣鏡子就掛串鏡子;標誌幌更爲抽象一些,比如飯店掛的幌兒,酒鋪掛的酒葫蘆;文字幌就是寫上商品或字號,比如萬安齋鞋鋪等。

古代商業招牌(小紅書@覓本)

如今“幌子”已經被五彩繽紛的櫥窗和燈牌所取代而不見蹤跡,商業陳設也成爲一種更爲系統和科學的專業,那些懷念的味道也只剩下被懷念的意義了。

鄭南初見顧一燃之時,恰好剛燙完頭髮,沒想到被鄭北當場拆臺吐槽 “看着顯 老”,不知是不解風情還是太解風情,咳……跑題了,話說回來,在20世紀90年代的東北,燙髮屬於剛剛興起的時尚,就和鄭北坐出租車去上班一樣,都是普通民衆對社會生活變遷的“初體驗”。在當時,打造個人造型和消費非生活必需品是一種較爲前衛的行爲,也是一種經濟實力的體現,也從一個角度展示了東北經濟的發展。

《雪迷宮》截圖

經濟的變化其實是時時刻刻都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商品的消費傾向就是經濟發展的具象指標之一。和“燙頭”“打的”類似,一個看似普通的消費行爲其實都蘊含着重大的經濟意義。在經濟學中就有很多從這一角度總結而來,聽起很有趣的名詞概念,比如口紅效應。“口紅效應”是指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景下口紅會大賣的經濟現象。因爲在經濟形勢不好的環境下,人們的消費能力下降,爲滿足消費慾望 ,會轉而購買較爲廉價的非生活必需品,比如化妝品裡相對便宜的品類——口紅。這 種行爲也被稱之爲“低價產品偏愛趨勢”。類似的現象還有“絲襪定律”(經濟上行,則女性穿着傾向展示,露出絲襪,反之則傾向保守)、“男士內褲指數”(男性思路:沒錢就對付,少買點內褲)、“領帶指數”(領帶賣得好,說明需要穿正裝去面試的人羣增多)等等。

《雪迷宮 》海報

當然以上的諸多現象,都是西方經濟學在當時當地的情境下總結出來的經濟規 律,與時俱進,換到今時今日,我們也許可以總結出“外賣指數”“寵物效應”“共享單車定律”…… 其實想說的是: 生活中沒有無用的細節,深入感受,經濟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鄭北帶顧一燃逛“東北遊樂園”——夜市,吃了烤麪筋、炒燜子、鐵板魷魚……呃,爲什麼沒有雞架?笑話,鄭北那可是正經的“雞架太子爺”,“老鄭頭大雞架”少店主,成盆的大雞架早就給顧一燃安排過了。

在東北,尤其是《雪迷 宮》的拍攝地瀋陽,雞架是一個地理標籤,是一種社會氛圍,更是一種生活信仰!因爲在小小的雞架背後,其實是一段記載了社會變遷和產業轉化的故事。

相比於歷史悠久的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殺豬菜和鍋包肉,雞架的歷史並不久遠,因爲其實“雞架”這種食材的出現也並沒有多久。在1978年前,中國的肉雞產業還是以生長週期長、出肉率低的黃羽肉雞(也就是俗稱的土雞)爲主,整體產量並不高,人均雞肉消費也很低。改革開放之後,引入了生產週期短、出肉率高的白羽肉雞,同時外資食品企業開始進入中國,通過品種改良和生產技術升級,我國的雞肉產量迅速增長。恰好直到《雪迷宮》故事發生的1997年左右,正是我國肉雞產業的快速發展期。當時的遼寧因爲靠近飼料產地和港口,成爲重要的生產基地,而最大的國營養雞場就在瀋陽。

當年 ,爲滿足出口需求,整雞是被分割成各個部分分別出廠的,沒剩多少肉的雞架作爲邊角料則被廉價處理,而東北老鐵們充分發揮中華“吃貨”們的傳統藝能,薰、炸、烤、醬、炒、燉、拌、煮,一頓忙乎之後,讓這一食品工業的副產品華麗變身“地方美食”。恰逢之後的輕工業轉型和下崗潮,讓更多的人加入了雞架產業大軍之中,將“雞架文化”發揚光大,遍地開花。

知識點又來了!東北“雞架”的發展歷史也再一次驗證了經濟學中的“配第-克拉克法則”,即:隨着經濟的發展,就業人口會在收入差的促使下,逐漸從第一產業向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遷移。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以“雞架”爲例,最初大家都靠養雞掙錢,後來進入工業化雞肉工廠工作,再後來成爲“雞架廚神”下海經商,這也符合鄭北的老爸老鄭的人生軌跡——下崗之後沿街叫賣,生意做大開了飯店,繼而連鎖,走出“江鐵區”,走向“哈嵐市”!

一段“雞架史”也正是中國經濟騰飛發展史的縮影,所以顧一燃,你哪裡是在吃雞架,是在品味東北風情和中國味道啊!美食最是留人心,雞架說:請你留下來!

《雪迷宮 》截圖

好了,這點東北掌故和經濟學知識就先白話到這裡了。最後想說的是:我們之所以能享受現在這種滿眼美景、滿口美食,滿心歡喜的康樂生活,是因爲有人一直在默默守護,保駕護航,在此向所有軍警行業的英雄們致敬!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設計:月明、JiaNing

圖源:小紅書、豆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