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蝙蝠逐漸消失 雲林生態館揭盼列爲保育類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17日表示雲林縣內30餘年前曾有上千只黃金蝙蝠(見圖),目前僅剩100餘隻,已由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爲近危等級,希望能進一步列爲保育類,以法律加強保育力道。(黃金蝙蝠生態館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是黃金蝙蝠最大羣聚縣市,爲研究其生態,特別在水林鄉設置黃金蝙蝠生態館,17日蝙蝠館表示雲林縣在30餘年前曾有上千只黃金蝙蝠,目前僅剩100餘隻,減少原因爲棲地被破壞、環境污染、人爲傷害等,已由IUC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爲近危等級,希望能進一步列爲保育類,以法律加強保育力道。
雲林縣水林鄉與鄰近的北港鎮,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吸引黃金蝙蝠造訪並繁衍下一代,其中水林鄉許宅的「宅棲羣聚」與北港糖廠、北港運動公園的「樹棲羣聚」爲主要參考標準,分別都有百隻以上,但2018年起北港糖廠、北港運動公園已極少看到黃金蝙蝠蹤影;2020年許宅屋樑上的黃金蝙蝠近乎全數消失。
黃金蝙蝠生態館負責人張恆嘉表示,黃金蝙蝠學名爲「金黃鼠耳蝠」,是長壽低產的哺乳動物,補充族羣的速率較慢,夏季繁殖育幼的地方大多緊鄰人類活動區,因而會受到較多人爲干擾,砍樹、噪音、光害、惡意攻擊、農藥使用,以及工程開發造成地景改變等,都會影響牠們的生存與繁殖。
張恆嘉說,黃金蝙蝠分佈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越南、大陸、臺灣等,其中以臺灣發現的數量最多,主要分佈在雲林、嘉義、臺南地區。過去最具代表性的繁殖育幼族羣在水林鄉,因體表金黃亮麗而得名,其聚集時間在農曆3月底,有如向媽祖祝壽而被稱爲「媽祖蝠」,是福氣的象徵。
張恆嘉指出,充滿福氣的黃金蝙蝠日益減少,讓不少水林鄉農民覺得非常可惜,因爲蝙蝠可抑制昆蟲數量、傳播種子、傳花授粉等,有助農作生長與生態穩定。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提到,蝙蝠是國土綠網盤點重要的物種,也是農業地景的生物指標,鼓勵農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避免使用農藥,以維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