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專欄》中美「神離」框架下的短暫「貌合」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訪中獲得高規格接待,並獲習近平接見。圖/中新社

中美兩強爭霸是否終將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而必有一戰,政學界看法不一,未來幾年的發展亦難逆料,但雙方在目前的「戰略相持」形勢下,聯合上演階段性和緩的戲碼,合乎雙方當下的利益算計。

今日美國遭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強的全方位挑戰者;而依照習近平的說法,中國則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學界菁英幾乎都認知,中美戰略爭霸將是個長期的進程,從2012年歐巴馬總統連任以及習近平成爲中共最高領導人,演進到2018年川普總統美中貿易大戰開打至今,中美雙邊關係真的回不去了,而一路走壞的趨勢,實在看不到盡頭。

中國發展潛力絕對不容輕忽的「崛起論」,與中國已達盛世不會超越美國的「觸頂論」,各有支撐的論述基礎。美國應竭盡所能全方位強勢制約中國的「勝利論」,與美國必須競合雙舉審慎調節風險的「管理論」,可視爲美國兩黨菁英彼此敵視的源頭之一。根本的「戰略形勢判斷」與有效的「美國對中政策」,是當前兩組辯論的主題。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2029年達成面廣且複雜的改革任務,諭示中國面臨當前經濟發展的重大挑戰,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政策盤整與調理,纔不至於對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造成降速。一個社會高度分裂且對立難以化解的美國,遇上總統大選前所未有的奇幻變化,以及總統制國家政權交接期必然經歷的國家安全風險,美國力圖繼續領導世界,攘外必先安內。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兩個月,除了占卜預言家,沒有科學數據和質化分析可以判斷選舉結果。爲保障未來數月,美國政治混沌局勢不至於損及自身利益,中國邀請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訪問北京,進行「戰略對話」;而根據《金融時報》透露,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與外交部長林佳龍也在之前應邀赴美進行臺美「資深會談」。美國對兩岸同步出手,透過與國安高層的對話的渠道,傳達避免衝突事端與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的政治訊號。

蘇利文是時隔8年後,訪問北京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不但是應邀往訪,停留3天,也得到了近年來相對較高的接待規格。蘇利文與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算是對等層級,馬拉松式的會談目的,不在於關係回溫或重大政策突破,而在於確認核心利益與彼此立場,畢竟見面會談本身就是成果。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沒有國務委員頭銜,也不是中央軍委委員,卻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方軍事對話交流的最高官員。美國拜登政府一直期待美中軍事交流的對口,可達到實際具有決策權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層級,這次蘇利文得到了機會,而且是議題會談而非禮貌性拜會。蘇利文訪北京的最後一天,獲得習近平的接見,也算是習近平給足拜登總統面子。

從「太平洋夠大」到「世界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以及今年習近平提到「中方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繁榮發展的美國」,足見中國對應美國的基本視角與戰略態度。中美戰略競爭中的元首峰會或是高級別對話,本質上自然都是在「貌合神離」之中,依據時勢變化調整「離」與「合」的態度與臉色。

戰略研究之精髓在於「通古今之變,識事理之常」。臺灣的生存與發展,不因中美的「長離」而妄自託大,不因中美的「短合」而危疑震撼。

在美中臺未來4年將共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臺灣做爲既小且弱的一方,不可以在兩強之間始終攪和在「左右爲難」的迴圈之內,而是要反省古訓裡「執兩用中」的現代意義。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