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機器人》:只要有愛,就能打破“程序”的一切原有設定

導 讀

由環球影業出品、夢工場動畫傾力打造的全新力作《荒野機器人》已於9月20日溫暖上映。當人工智能機器人遇上破殼的超萌動物幼崽,他們之間將碰撞出怎樣神奇的火花?

《荒野機器人》上映5天便已有近十萬人打卡看過,豆瓣開分便達到8.0分,淘票票平臺評分高達9.6分,這部電影收穫了衆多大小觀衆的歡笑與淚水,同時更引發了大家對於人工智能、自然與愛的思考。

淘票票平臺評論

豆瓣平臺評論

電影改編自凱迪克大獎得主彼得·布朗所寫的《荒島機器人》,2018年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上市。故事講述了機器人蘿絲的意外到來,打破了荒島上動物們的正常生活。荒島教會了她生存,更教會了她感受愛,給予愛。

《荒島機器人》

[美] 彼得·布朗 著 湯銳 陳方歌 譯

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先生高度讚揚了彼得·布朗的創作才華和《荒島機器人》的藝術特質。

他介紹說:作品着重描寫一個機器人產生情感的過程,而情感正是推進人類歷史的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相信這也是電影要着重傳達給觀衆的。這本書是湯銳女士和她的女兒陳方歌翻譯的,湯銳爲此書寫的後記,對原著的剖析精準且富有洞察力,尤其是湯銳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見解,至今仍然難以超越。

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湯銳的譯者視角,探討人工智能時代,本書所帶來的啓迪。

美國作家彼得·布朗的《荒島機器人》是一部兒童科幻小說,也是一部冒險小說,但它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冒險小說,這是一部非常有文學質感的作品。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帶給人很多啓發和獨特的感悟,這部作品就是如此。也許由於作者的創作觀念和視角與國內許多作家有比較鮮明的差異,這部小說除了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冒險故事之外,還帶給讀者豐富的啓發和思考,其中之一就是關於人工智能的展望以及我們人類自身生存處境的自省。

人類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初心當然是爲了突破人類自身能力的生理侷限(力量、速度、精確度、記憶力、數據處理能力等),協助人類完成更多可望而不可即的任務,爲人類的生活提供強大助力。但是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化,人工智能將會怎樣影響人類生活?人類開始對這一問題的不確定性產生了思考與擔憂。彼得·布朗在他的《荒島機器人》裡所描寫的,則是對人工智能的另闢蹊徑的有趣思考。

在《荒島機器人》這部小說中,主人公蘿絲是一種奇妙的存在,她的軀體雖然是金屬的、機械的,而她的大腦中卻漸漸具有了人類大腦所擁有的一切。她有着一切機器人所具有的特點,譬如強大的信息存儲和處理功能、遠比肉身生靈強大的膂力、速度、視覺、聽力等等,但她又具備一般機器人並沒有的思想和情感。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蘿絲如何從最初淪落到荒島的“精光閃閃的怪物”機器人,慢慢轉變成一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情感和社會關係的“生物”。這個轉變過程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強大的學習能力基礎上的。

我們知道,在現實中,最新研製的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夠對內存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歸納處理,學會寫格律詩,擁有一些看起來相當複雜、即使人類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擁有的技能。而《荒島機器人》中的蘿絲,自從被貪玩的海獺無意中按下了啓動按鈕,就不斷地通過對信息數據的收集與處理進行學習,從尋找棲身之所開始,認識了島上大大小小的各種動植物,學會了動物的語言、動物的生存技巧,學會了生火、建造小木屋、養育小鵝、結識朋友等等,甚至在小島動物們的感染下學着釋放野性。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蘿絲產生了情感(與小鵝的母子情、與動物們的友情),產生了思想,產生了價值觀,產生了對自己的社會關係、生活方式的歸屬感,她不願意再回到機器人的刻板冷血、無法獨立思考、沒有溫暖情感的世界裡去了。到了這一步,她已經不再是那個“7134號羅森姆型”,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五百個“羅森姆型”機器人中的一員,她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命。

然而在現實中,機器人與人類對話雖然已經出現,卻並非兩個真正有獨立思想情感的生命體之間的交流,從擁有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的智能機器人到有獨立的思想情感的生命體之間尚存在巨大的鴻溝,跨越這個鴻溝,似乎遙不可及。因此《荒島機器人》在這一方面提出了有趣的問題:在人工智能與真正屬於人類的獨立情感和思維之間,究竟能否跨越?

這實際上也正是當下許多人工智能思想家所探究的:智能機器人究竟能做什麼?智能機器人的存在意義,只是爲人類服務嗎?所謂“智能”是否也意味着意識和思想情感的發生,意味着機器人不只是“機器”而有可能發展爲一種“高科技生物”?智能機器人有可能脫離人類控制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嗎?事實上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等概念,甚至曾有文章寫道:“在將來,如果你交到了一位朋友,你將無法分辨與你對話的是機器還是人類,你是否爲此做好了準備?”這或許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那麼,人工智能對人類究竟意味着什麼,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不會突破“爲人類服務”這個底線。難道是我們人類這個物種覺得在這個星球上太孤獨,需要親手創造一個在智力、思想、情感上都能夠和自己匹敵、交流、合作甚至對抗的新物種出來嗎?

《荒島機器人》的作者彼得·布朗在後記裡也曾饒有興致地自問:“爲什麼我提到這個機器人會用‘她’和‘她的’這樣的詞?說起來,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科幻作家將性別賦予他們筆下的那些機器人角色?”

實際上,蘿絲正是一個“人類級別的”機器人,在作者的筆下,蘿絲這個幻想形象呈現一種獨特的文學魅力,一方面她具有人工智能強大信息處理能力及強大膂力的現代高科技光環,而另一方面她又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一樣單純善良,擁有“人之初”的那種向世界敞開心胸的赤子情懷。她本是小島世界的一個冷冰冰的闖入者,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高科技怪物,卻逐漸融入到小島的世界中,和動物們其樂融融、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翻譯到小說最後——蘿絲揮淚告別她的動物朋友們時,我的眼睛也溼潤了,最初那個精光閃閃的機械怪物,已被摧毀得支離破碎、滄桑憔悴,幾乎成爲一堆廢銅爛鐵,但一個溫柔、睿智、善良、堅定的靈魂卻在熠熠閃爍,甚至成爲荒島世界的精神領袖。蘿絲的冒險故事固然是科學幻想,但體現了對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生活之間的衝突和融合的思考。作者彼得·布朗在蘿絲身上傾注了自己對人工智能發展前景的樂觀想象和理想,蘿絲與島上動物的關係不是弱肉強食,而是衆生平等、自由博愛、合作共贏。

但這並不是結論,在小說的最後不是還出現了“銳酷”嗎?銳酷們的出現不僅將緊張曲折的小說情節帶入了撲朔迷離的待續之中,也凸顯了人工智能展望和思考中的變數。小說中出現的兩種機器人——蘿絲和“銳酷”,模糊地指向了人工智能發展中截然不同的方向和前景,作者試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世界的多元性。

一部小說帶來的思考不僅僅是科學範疇的,還是社會學的、哲學的、倫理學的,並且可以刺激我們的幻想走得很遠。

這部小說給人的啓發還有很多,譬如生存的技能與智慧,譬如從與環境的衝突中學習和成長,譬如和諧社交關係中的平等與契約原則等等。而在此我想着重談談從這部小說中感受較深刻的另一點,即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做母親,確切地說是怎樣做父母。一次偶然的事故把一個幼小的孤兒帶到了蘿絲身邊,她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撫育小野鵝的責任,既非作爲家禽也非作爲寵物,而是作爲兒子來養育。蘿絲頗似現實中的單身媽媽,而作爲一個機器人,蘿絲又自帶高科技屬性,因此她給予小鵝的母愛包含一些特別的元素,帶來了一些超越自然界生物母子關係的特質,有很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在譯到蘿絲撫養小野鵝布萊特比爾的那些精彩的不乏幽默的情節橋段時,我常有拍案叫絕的衝動,我認爲蘿絲對待小鵝的方式,恰恰是母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是給予充分的安全感。通過給予食物、遮風避雨的巢穴等基本生存保障,讓無助的幼兒活下去,是母愛的本能之一,毋庸置疑也是自然界大多數母親首要的選擇。然而蘿絲給予小鵝的安全感還不僅限於食物和巢穴,還有充分的尊重、無條件的接納和支持。小鵝的一切自主活動,無論是交友、遊戲、游泳、飛行甚或遷徙,蘿絲幾乎從不干涉,但一定儘量陪伴、鼓勵或指導,實在陪伴不了的,比如長途飛行遷徙,蘿絲也一定會給予愛的鼓勵,告訴小鵝自己會一直在島上等待他的歸來。蘿絲的身體雖然是冰冷堅硬的金屬,但是她所給予小鵝的溫暖慰藉卻是許多肉身母親所未能企及的。孩子自由生長的自信,闖蕩世界的勇氣,從來脫不開母愛給予的鼓勵和支持。當小鵝搖搖擺擺地對每一個鄰居大大方方地說“你好,我的名字是布萊特比爾”時,我們都會忍俊不禁地從這開朗自信的語氣中聯想到他的媽媽,那個見人就說“你好,我的名字叫蘿絲”的機器人。

其次,科學理性的引導。小說中有幾處描寫很值得玩味。一處是小鵝和他的喋喋不休的小朋友一起看星星,不斷髮出各種天真的提問,蘿絲始終一絲不苟地檢索她的智能內存數據,耐心地給予最科學的回答,直到她這一款機器人的內存數據再也回答不出爲止;一處是蘿絲把剛剛在池塘裡學會游泳不久的小鵝帶到高聳的海岸上,讓他看看“比池塘大得多的水域”——大海,看看海面上遙遠的輪船等等;還有一處是剛剛開始換毛的小野鵝學習飛行,總是不斷地飛起來又一頭栽下去,蘿絲除了檢索自身內存數據中關於飛行技巧的信息,還引導小鵝仔細觀察其他鳥類的飛行,仔細體會如何調節翅膀和尾羽的角度來駕馭氣流。小說中還有一段極其感人的描寫,小鵝被池塘裡的小夥伴嘲笑有一個與衆不同的怪物媽媽,因而負氣離家出走,蘿絲儘管非常着急和擔心,但是找到小鵝之後並沒有一句責備,而是表示理解並立刻着手解決他的困惑,帶他去看機器人墓地,揭秘自己的真實身世,甚至讓小鵝像當初淘氣的海獺所做的一樣,嘗試按下按鈕關閉機器人媽媽。當小鵝熱淚盈眶地擁抱重新從黑暗中“回來”的媽媽時,他已經意識到“這一個”媽媽對他而言是無可替代的。

小鵝的勵志故事證明了成長中每邁出的一步都只能孩子自己獨立面對,父母不能越俎代庖,而父母最應該做的,恰恰就是蘿絲爲小鵝所做的一切:幫助孩子獲得自信、拓展眼界、正視現實、將探索和學習引上科學高效的途徑。也就是說,父母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導師。因此,小野鵝布萊特比爾雖然是種羣中一隻先天不足的幼崽,個頭兒永遠比別的同齡野鵝都要小一圈,但是他卻能夠成長爲野鵝羣的首領,他的機器人媽媽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還有一點頗有意思,是關於相互拯救與共同成長的概念。蘿絲在小說的結尾感嘆,非常慶幸小鵝做她的兒子,“她從死亡線上拯救了他,而他也拯救了她,他是蘿絲生活得這麼開心這麼久的原因”。一個兒子,讓蘿絲有了一個家,有了一個充滿親情和友情的世界,有了一段豐富多彩的“人生”。在養育小鵝的過程中,蘿絲學會了如何造房子、如何照顧小鵝、向鄰居求助、建立友誼、幫助他人……並從這一切中獲得了快樂和意義。可見“成長”不是一個單向的概念,孩子也是來成就父母的人生的,這就是生命延續的意義吧。

《荒島機器人》在文學表現技巧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的。

作爲一部科幻小說,作者沒有刻意去營造穿越、奇幻感,而是採用了白描寫實筆法,爲整部小說奠定了一種非常真實自然的風格。從機器人的貨箱被海浪推上那個荒島的一刻開始,島上的一草一木、各種動物的一鳴一動,都非常寫實地出現在作者的筆下。小說中涉及大量豐富的動植物知識,這是運用寫實風格處理荒島求生題材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而作家本人少年時期在家鄉牧場的生活經歷是他得天獨厚的創作資源。同時,主人公蘿絲的性格刻畫也得益於這種寫實筆法,比如蘿絲的很多行爲、心理都帶有鮮明的機器人特徵,單純如白紙、毫無城府、嚴謹認真、冷靜理性,還有與人類有區別的“智能型”特點,這些都刻畫得十分細膩,令人讚歎。

寫實筆法並不妨礙情感氛圍的營造,相反《荒島機器人》是一部情感豐沛、極具感染力的小說,這種感染力不僅來自蘿絲與小鵝的母子情深,還來自蘿絲與島上那些動物之間相濡以沫的情誼。除了蘿絲之外,小說中刻畫了衆多活靈活現的動物形象,刀子嘴、豆腐心的老野鵝,有點小市儈色彩的河狸先生,魯莽的野熊姐弟,喋喋不休的小松鼠,自以爲是的貓頭鷹,貪玩又膽小的海獺,流浪漢一樣的“稀裡糊塗強盜幫”等等,極其生動有趣,包括那些僅僅一閃而過的小動物,也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譬如被蘿絲驚擾了的知更鳥、呆萌的小棍蟲子、裝死的負鼠等。這就不能不提到彼得·布朗在刻畫形象方面令人叫絕的藝術功力,這位著名的插畫大師,竟也是出色的文字塑形大師,他的文筆細膩生動,並且極富畫面感,所描繪的一切都像電影鏡頭一樣歷歷在目。並且,彼得·布朗的幽默感也是一絕,這些性格各異的動物角色與機器人蘿絲之間的互動,給小說帶來了許多笑點,很多對話都令人忍俊不禁。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對於機器人蘿絲與小鵝母子關係的傾情描寫,尤其是蘿絲獨特的教育方法,讓我頗有一種知己之感,有些原則在我自己的女兒成長過程中也得到了印證。

翻譯一本好書能帶來一份幸福感,感慨良多。

本文配圖來源於電影《荒野機器人》劇照、圖書《荒島機器人》插圖及網絡

文章轉自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