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長子在母后葬禮上扯着嗓子乾嚎,被乾隆遠遠看到,從此惹上大災

公元1751年,乾隆十三年,大清帝國連續遭遇噩耗。首先在大小金川戰役中,清軍連續吃了敗仗。不久後,乾隆的愛妻——孝賢皇后富察氏也去世了。而後者對乾隆的打擊,可以用雷霆萬鈞來形容。

當時,乾隆與孝賢皇后成親已經有22年,兩人伉儷情深、舉案齊眉,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孝賢皇后一生曾生育兩個兒子——永璉和永琮。然而可惜的是,兩位皇子都因天花而早殤。原本,乾隆是想將二人立爲太子。

兩位親生兒子的去世,讓孝賢皇后心力交瘁,最終然長逝。劇烈的痛苦,讓乾隆性情大變,使他從一個相對寬厚的仁君,變爲一個兇狠暴戾、事事苛察的暴君。而孝賢皇后的去世,還在大清官場釀成一場巨大的災禍。

對於很多清朝官員甚至皇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孝賢皇后對乾隆的意義。因此在置辦皇后喪事時,他們並不上心。對於很多封疆大吏來說,寫一篇表達悲痛的奏摺,足矣。然而這些缺乏情感、空有華麗辭藻的具文,一下子點燃了乾隆心頭的無名之火,差點讓很多官員人頭落地。

首先,翰林院爲皇帝寫了一篇冊文,結果在滿文譯文中,不小心將“皇妣”寫成了“先太后”。要知道,皇后只有在新君繼任後,才能叫太后。而這一過失,讓乾隆拍案大怒,他命令刑部嚴厲查辦主管翰林院的阿克敦。原本,刑部官員將阿克敦判定爲絞監候。但是皇帝卻認爲,刑部官吏有意包庇阿克敦,於是將他重判爲斬監候,擬秋後問斬。而負責審理阿克敦的刑部官員,均遭撤職處分。

之後,乾隆又親審了爲皇后置辦的冊寶,發現其做工“甚屬粗陋”。配不上皇后的尊貴,於是將工部官員全部問罪。

到了祭堂,乾隆用手擦拭祭桌,發現上面佈滿了灰塵。於是以“桌子不夠乾淨,大不敬”爲由,將光祿寺官員一律罰俸降職。

衆所周知,清朝開國時,曾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殘酷政策。所有成年男子,必須剃成金錢鼠尾。也就是,頭頂禿瓢,後面留一根老鼠尾巴一樣細的辮子。而要保持這種髮型,每隔十天半個月就要刮一次頭,否則就有性命之危。

但凡事也有例外,只要面臨國喪,也就是皇帝或皇后的葬禮,所有官員一百天內不準剃髮。因爲按照古典孝道,君父去世,必須要哭到形容枯槁、蓬頭垢面纔算孝順。既然都已經那麼悲傷了,還顧得上剃髮嗎?

一開始,這個規矩還被嚴格執行。但到了清朝中期,很多官員都將這個規矩淡忘了。皇后喪期內,很多官員都剃了頭。上朝時,乾隆發現他們的頭頂都瓦光,不禁勃然大怒。於是他立即通令全國,嚴查皇后喪期剃頭的官員。很多,官員都遭到降職、罰俸的懲罰。

鋥亮

而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湖廣總督塞楞這樣的一品官員,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們被處以大不敬罪名,不得不自盡。

與此同時,乾隆的怒火還傾瀉到自己的皇子身上。乾隆一生刻薄寡恩,除了對少數人,比如孝賢皇后以及固倫和孝公主,他從未對任何人表現出一個普通人的情緒,包括他的兒子們。對待孩子,乾隆從未表現出一個父親應有的樣子,而是處處都擺出一副狠厲君主的樣子。只要是膽敢冒犯他的權威,就算是兒子也照殺不誤。

永璜,是乾隆的長子。按照立嫡以長的封建法理,嫡長子、嫡次子永璉和永琮相繼去世後,儲君之位應該屬於永璜。然而可惜的是,在乾隆眼中,這位皇長子就從未順眼過。

在皇后葬禮上,永璜作爲長子,帶着自己的弟弟們一起爲出殯。在葬禮上,永璜扯着嗓子乾嚎,想表現出悲痛的樣子。然而,孝賢皇后畢竟不是他的生母,見面又少,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多悲痛。而這一切,都被乾隆看在了眼裡。

主母

於是,乾隆當場發飆,指着永璜大罵:

而根據傳教士費賴之引用劉鬆齡的話說,乾隆不僅罵了永璜,而且不顧皇帝之尊,痛打了他一頓。他曾用腳狠踹永璜,打得他撲倒在地,滿地亂滾。當時清朝遇到了很多災難,因此當時很多相信,大清朝肯定要亡了。

由於乾隆的責罵和唾棄,導致永璜一病不起,僅僅兩年後25歲的永璜便被活活嚇死。乾隆明知長子的死都是自己責任,但爲了甩鍋,他竟將御醫陳志敬、王炳交慎刑司羈押,陳志敬的家產還被查抄。這羣御醫,簡直倒了血黴。

長子死後,乾隆將他追封爲定安親王,並假惺惺地爲他寫了幾首悼亡詩。永璜死後,他的兒子綿德繼承親王之位。結果由於結交官員,綿德被奪爵,降爲貝子。乾隆五十一年,綿德步老爹的後塵,也被活活嚇死。

自古天家多無情。在尋常人家,被父親責罵是常有的事。但在皇帝之家,卻往往意味着死亡。永璜最大的不幸,就是遇到這麼一個刻薄寡恩的暴君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