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工水晶體就能改善視力?醫:手術前必問5件事
換人工水晶體就能改善視力?醫:手術前必問5件事。(示意圖/Shutterstock)
治療白內障的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是眼科最常見的手術,不須住院即可施行,但術後真的可以完全改善視力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賴泓吉指出,人工水晶體置換術臨牀上雖然成功率高,有時候卻可能因「視力改善程度不如預期」而衍生爭議。
有鑑於民衆在面臨是否要採用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前,心裡有許多疑問卻不知該如何清楚表達,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訪談賴泓吉醫師,提出「病人術前至少要詢問的5個問題」,讓醫病之間能充分溝通與配合,以達到滿意的視力改善。
Q1:換人工水晶體就能改善我的視力嗎?
視力下降是許多人看眼科的原因,如果檢查發現有白內障,也就是原本清澈透光的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顏色對比度變差,透過置換人工水晶體讓光線能清楚聚焦在視網膜,的確能改善視力品質。
然而若病人視力下降的原因並非白內障,或是合併有其他眼疾,例如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換人工水晶體改善視力的效果可能有限。
Q2:哪一種人工水晶體適合我?
人工水晶體的功能和種類很多,各有其優缺點,也不是越貴越好;很多人以爲換了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就完全不用戴眼鏡,或是可以同時解決近視、散光等問題,但實際上沒有這麼萬能,建議應該多和醫師溝通,依個人的生活習慣和需求來選擇。
比方說單焦點的人工水晶體能大幅改善遠距離視力,而且較沒有夜間眩光、光暈等困擾,但看中、近距離時需要戴眼鏡,適合晚間需要開車、職業駕駛人等;而多焦點的繞射延伸型人工水晶體,雖可減少戴眼鏡的麻煩,但是可能面臨眩光或光暈困擾,較適合一般室內活動型的民衆。
賴泓吉醫師提醒,民衆選擇時不要只看優點,反而是要多考慮可能的缺點,評估自己是否能接受和適應。
Q3:我的疾病史會影響手術效果嗎?
白內障手術一般來說成功率很高,但賴泓吉醫師強調,有些疾病可能會影響手術效果,或是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建議病人若有眼部疾病或手術史、慢性病、或正在服用藥物,一定要告知醫師,讓醫師個別評估。
例如有高度近視 (超過600度)的人,周邊視網膜會退化變薄,術前要先檢查視網膜周邊是否有裂孔;而白內障手術通常是一次開一隻眼睛,高度近視者也需要預先和醫師討論,如何處理術後的視差問題,比如未手術的眼睛是否可戴隱形眼鏡,否則兩眼視差超過300度會產生不適。
此外,有研究發現病人的血糖愈高,術後發炎反應愈明顯、造成感染的機率也愈高,因此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建議先穩定控制血糖後,再考慮手術。
置換人工水晶體 術前溝通5提問。(圖/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Q4:手術後要等多久時間 視力纔會變好?
每個人術後恢復視力的時間不盡相同,跟年紀、眼球組織狀況有關,一般人手術後拿掉眼蓋,已可看到影像,但仍可能有發炎反應和角膜組織的水腫,使用眼藥水可逐漸緩解,視力也會慢慢恢復,約莫需要2周到一個月,度數纔會穩定。
賴泓吉醫師表示,術後有些病人會反映眼睛有異物感,這是因爲角膜手術切口的關係,可以點人工淚液讓傷口潤滑,異物感會隨時間漸漸改善。然而若出現嚴重疼痛或眼睛發紅,這可能是術後感染的警訊,必須趕快回診,若未及時處理,甚至有失明之虞。
Q5:術後傷口要如何照護?
置換水晶體多半是門診手術,病人回家後一個月內必須妥善照顧傷口,第一個重點就是不能碰水,以免增加細菌跑進傷口的風險,所以要躺着洗頭、洗臉必須將毛巾擰乾用擦的。
此外,置換水晶體的傷口沒有縫線,建議平時戴墨鏡或護目鏡、睡覺時要用眼蓋來保護眼睛,以免受撞擊導致傷口裂開或是造成水晶體位移。
人工水晶體雖然猶如眼內的眼鏡,但無法任意更換,賴泓吉醫師表示,眼球本身是很脆弱的組織,把傷口反覆打開極具風險,因此除非必要,通常不會置換第二次人工水晶體,建議民衆手術前要衡量自己的需求,可透過提問來更瞭解手術的效果、限制和可能風險,和醫師充分溝通,好好把握一次手術的機會,達到滿意的視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