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劇透Mate 70三支短片,AI功能又有“大躍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模型出現以後,AI手機成爲了“全村的希望”。

2024年以來,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發佈會上,強調自家手機在AI功能上的強大之處。

根據益普索最新發布《AI Phone白皮書》顯示,預計2030年人類將進入YottaByte數據時代,各類終端設備接入數量以萬兆計,智能終端呈井噴式增長。其中,智能手機在AI(人工智能)的範式革命催化作用下,藉助高滲透率、高頻率使用、高流量入口等屬性,將實現全場景泛在和設備連接與控制。

數據來源:Ipsos China

遺憾的是,儘管“AI手機的風”颳了一遍又一遍,但終端用戶對此的體感頗爲矛盾。一方面,消費者渴望AI能夠通過在智能終端上的各種應用,爲自己的工作、生活提供更豐富的優質體驗,另一方面又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AI的不法使用等感到緊張。

於是,問題隨之而來。真正的AI手機,應該是什麼樣子?或者說,搭載了衆多AI功能的手機,就能稱之爲AI手機了嗎?

大模型之前的時代

回答前述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回溯一下大模型出現之前的手機行業,廠商是如何進行技術創新的。

彼時,iPhone的出現雖然將手機行業從功能機時代推向了智能機時代,但在此後漫長的時間裡,手機行業開始進入到糖果色外殼、攝像頭參數等微創新層面的內卷。終端消費者,也在此起彼伏的“堆料競爭”中,陷入審美疲勞。

直到華爲Mate 10系列出現,機器學習這樣的AI專業術語,纔開始真正出現在手機行業,並就此開啓了移動AI的新時代。

具體來看,以往的機器學習需要對龐大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手機端的算力不夠,只能依靠傳統的服務器來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在華爲Mate 10系列之前,通過雲計算的方式來完成這些工作,是手機行業的共識。

而在Mate 10系列中,華爲首次在手機處理器中加入了NPU(神經處理單元),專門負責處理卷積計算等神經網絡方面的計算工作。這不僅解決了端側算力不足的問題,還完美規避了數據隱私、計算處理的及時性等等雲計算帶來的安全和效率問題。

華爲Mate 10 “AI慧眼識物”

依靠着行業首創的全新處理器架構,Mate 10系列帶來了令整個手機行業耳目一新的“AI慧眼識物”功能。以往的手機攝像雖然也會有人像、風景等不同的拍照設置,但也需要進行手動調節。而有了Mate 10系列,用戶在拍照時,慧眼識物直接通過攝像頭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判斷出取景器中的主角是誰,並進行自動的參數設置。這就如同一位較爲專業的手機攝影達人,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默默幫你調整好了當前拍攝環境下的最優相機參數。

可以看到,彼時雖然沒有大模型這個新工具,但“用戶友好型”的AI內生理念,已經開始嵌進了華爲手機之中,並在之後的Mate系列逐漸深化。

比如,Mate 20系列爲芯片配備了兩個NPU,圖像識別性提高了120%。Mate 20系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則是人像留色,可以在拍照和攝影的過程中,保留人物主體的顏色同時,讓其他物體色彩變成黑白,呈現風格鮮明的電影感。

而在之後的Mate系列演進中,華爲的諸多AI功能,可以說是讓智能手機逐漸進化成了一個新物種。

Mate 30系列 AI隔空操作功能

Mate 30系列的隔空操作功能,讓手機跟人一樣,不僅能理解人說的話和發的圖,還可以理解你做的動作。Mate 40系列的智感支付,讓線上支付近乎“無感”。Mate 50系列的智能截圖,讓人名等敏感信息自動脫敏。Mate 60系列的靜謐通話,自動感知用戶通話環境,讓用戶不再因電梯打電話遭遇“漏音”尷尬。

這就是大模型出現之前的華爲手機創新時代——處處不提大模型,但處處皆是AI。更加重要的是,這些AI的泛化能力,不是花裡胡哨的無用之物,而是能用、好用的趁手工具。這可能是以“用戶爲中心”的現實意義。

AI,不是AI手機的唯一

當時間來到2024年,也是大模型出現一年以後,AI幾乎成爲了智能手機的標配。形形色色的AI應用和手機廠商推出的各類大模型,讓終端用戶眼花繚亂。不過,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也令人不禁想要追本溯源——一部真正的AI手機應該長什麼樣子?

從終極形態來講,真正的AI就是“類人”化,可以在現實世界代替一切人類工作。當AI能力落地到手機層面,則意味着AI手機可以成爲人類生活的數字伴侶,可以協助人類完成現實世界的絕大部分工作。

而實現這一切的過程中,AI手機首先要具備接受語音、動作等指令並完成任務能力。再往上一層,手機可以基於AI對情緒的感知,在接受到非指令信息後,啓動行使代理並與機主互動協同完成任務。例如,用戶以特定語氣查詢天氣預報時,能夠感知機主的不適感並主動發起交互並完成溫度調整。

當AI手機發展到極致,就可以全面感知機主的行爲、指令和情感判斷等多維度信息,基於AI進行判斷並進行情感交互。

比如,從機主語言語氣、動作幅度頻次及其它數據,感受到機主持續心理壓力過大或體能超負荷,及時提示機主並採取調整光線、播放娛樂媒體、改變室內通風和溫度,甚至提供戶外娛樂、休閒休假信息等。

最終,AI手機真正成爲了用戶的智慧體數字伴侶。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從智能手機進化成爲AI新物種的過程,AI技術就像是串起珍珠項鍊的那一根線,操作系統的改造、各類終端協同的生態和應用生態的繁榮等,就是珍珠項鍊上的那一顆顆珍珠。線固然重要,但珍珠同樣缺一不可。

反觀目前全球的手機廠商,目前能夠利用AI大模型將一顆顆珍珠串成珍珠項鍊的,似乎只有華爲一家“遙遙領先”。

對此,華爲的原生鴻蒙操作系統和蘋果的iOS,幾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爲兩者相對於其他手機廠商對於系統底層的把控和調教,都更加靈活和自主。同時,相對封閉的系統框架也可以讓廠商對應用的敏感權限進行嚴格管控,確保應用只能在用戶授權的範圍內訪問敏感數據。在AI泥沙俱下的時代裡,這一點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保護用戶隱私。

不過,與蘋果相比,龐大的IoT生態則是華爲更深的護城河。

數據顯示,目前鴻蒙生態設備數量已突破10億,超15000個應用和元服務上架HarmonyOS NEXT應用市場。這意味着,在以華爲手機作爲控制中臺的基礎之上,AI可以在近乎無限的各類垂直場景中,最大程度地覆蓋人類現實生活的種種需求。

這就是蘋果缺少的“珍珠”,甚至在全球所有手機廠商中,也只有華爲具備如此全面的AI全場景生態。在AI手機全面進化的過程中,華爲可以調用的數據、場景和安全保護等級,出現了斷層級別的領先。

更直接一點,全面AI時代中,華爲手機可以做到更多其他手機做不到的事情。

Mate 70,首戰即決戰?

延續着Mate系列從誕生之初就遵循的“用戶友好型”AI理念,以及龐大且安全的軟硬件生態支撐,華爲新的Mate 70系列一經預售,幾乎就宣告了勝利。

11月18日,“華爲Mate 70來了”話題衝上微博熱搜。鈦媒體APP注意到,華爲Mate 70系列開啓預售的宣傳海報展示的機型爲華爲Mate 70 Pro+,配有綠色、黑色、白色等多種配色,採用圓形鏡頭模組。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爲最新發布的三段預熱視頻,似乎揭示了Mate 70系列再次進化的AI功能。

比如“一抓一放,掌控全場”的視頻片段,大概率就是Mate 70系列升級版的隔空手勢功能。在新的Mate 70系列中,用戶或許可以通過簡單的手勢動作,將手機中的照片和文檔等,絲滑無縫地“抓”進其他終端設備。

再比如“分身有戲”的短視頻中,Mate 70系列的相機功能或許可以實現更具個性化的“多重曝光”功能。基於大模型和新的AI移動影像算法,Mate 70系列可以在“一鍵連拍”的基礎之上,將一段連續動作中的每一幀高清畫面通過AI算法合成到單張照片中,從而實現傳統相機中的多重曝光效果,讓需要豐富攝影知識的高階攝影效果變得更爲簡單,拯救“手藝不夠”的拍照困難戶。

更值得關注的地方是,“見所未見,僅你可見”的視頻片段,可能就是Mate 70系列全新升級後的AI隱私保護功能。

這項技術背後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功能升級,它可能會利用人像識別技術自動監測。若有心人試圖一窺究竟,系統會自動將信息隱藏,保證只有用戶自己能看到。

當然,這一切還僅停留在市場對於Mate 70系列新功能的預測階段。至於,還有沒有更多突破想象的全新AI功能,就有待新機發布來正式揭曉了。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餘承東在視頻中同樣表示:“Mate 70將成爲Mate系列的‘史上最強’。”

根據Canalys對具有生成式AI能力智能手機市場的調研預測,2024年,AI手機出貨量預計佔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6%,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激增至54%。從2023年到2028年,AI手機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63%。

此外,全球有63%的受訪者對於手機上的AI應用及AI能力有興趣,中國大陸消費者對AI手機的興趣傾向遠高於德國和美國消費者。還有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更期待在工作領域應用AI技術,佔比高達54.4%。中國消費者普遍認爲AI技術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減少重複性勞動,或者在決策支持、數據分析等方面帶來積極的變化。

這對即將發佈的Mate 70系列,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從2023年Mate 60系列迴歸,華爲手機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雙位數的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在高端市場,華爲已經在4000-8000元市場重新登頂份額第一,並在8月份實現了國內手機銷售額再次超越蘋果。

此次,帶着全新AI功能的Mate 70系列,已經形成了“先聲奪人”的局面。開啓預定首日,華爲Mate 70系列三款產品Mate 70、Mate 70 Pro和Mate 70 Pro+在華爲商城預約人數已超過100萬。

這一切無不預示着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隨着Mate 70系列的正式發售,手機終端領域的AI競爭或將迅速從初賽階段演進到決戰時刻。最終,誰能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爲王者,答案即將揭曉。(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