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消費成爲大陸經濟最強動力(陳媚)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5.4%,再次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中新社圖)

絕大多數消費者,也同時是生產者——提振消費,也就是提振生產。

一、再成火車頭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1月17日數據,過去1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破40萬億(人民幣,下同)大關,高達44.1萬億元,增長了12.5%,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5.4%,再次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具體來看,汽車依然是消費品零售大頭。

如今,中國不但繼續保持着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地位,而且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生產與消費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額已超過4萬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9%。據中國乘聯會數據,過去一年,中國汽車產銷都突破了2600萬輛,結束了2018年以來的「三連降」。

更好的消息是,中國不但在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中繼續領先,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佔到了53%的份額,而且還在本土汽車品牌的發展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月7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過去一年,中國本土品牌轎車共售出315.1萬輛,同比增長61.4%,佔全年全國轎車銷售總量的31.7%,同時市場佔有率比上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

汽車之外,2021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爲397037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2.9%。

根據國家統計局細分數據,金銀珠寶類爲所有消費品類增速最高,全年同比增長29.8%。

自疫情以來,一直流傳着「年輕人越來越愛黃金」的論調,這在2021年得到映證。

中國黃金珠寶的消費主力,正加速從「大媽」轉向年輕人。

《2021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顯示,25歲-35歲人羣消費黃金珠寶的比例達到75.59%,僅次於35歲-50歲羣體的82.16%。

綜合分析,講實惠、抗通脹、保值抗風險是年輕人選擇黃金珠寶類產品的重要原因,但追求儀式感、審美及精神愉悅,也是年輕人越來越愛黃金珠寶的原因。

超越功能的情緒或精神消費成爲一股新潮流,各種奢侈大牌就是典型。但各種事實和數據都表明,情緒或精神消費越來越從奢侈品蔓延到普通大衆的生活,不斷誕生新商品、新生意。限量鞋、盲盒,包括冬奧大火的冰墩墩,背後都有巨大的情緒和精神驅動力。

功能實惠之外,是否討人喜歡、滿足精神需求,正越來越成爲消費品成敗之因。

雖然互聯網電商高增長不再,但它依然在2021年創造了新紀錄: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8萬億元。

這一方面是疫情以來,各地都在大力倡導線上消費,更關鍵還是網上購物習慣,以及品牌線上營銷持續滲透的推動。

鄉村網路消費就是個典型。據大陸農業農村部1月9日發佈的數據,目前中國電商服務站覆蓋約8成行政村,縣域農產品線上零售額超過3000億元。

這其中,淘寶村的發展令人矚目。阿里對「淘寶村」的認定標準是,線上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同時活躍網店達到一百家,或是佔到當地家庭總戶數的10%。阿里研究院2021年10月發佈的消息則顯示,當期,淘寶村數量已超7000個。

消費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讓消費成爲經濟最強動能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驅動下,2014年到2019年,消費曾連續5年成爲中國經濟的「頭號馬車」。

但2020年的疫情讓消費遭遇重創,不但讓出了經濟第一拉動力的寶座,也讓外界對消費能否儘快恢復充滿憂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21年,消費重回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意義尤其重大。

更爲重要的是,這個第一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新變化。

二、告別房地產

「2020年以來經濟開始逐步復甦,房地產與消費開始出現明顯的背離,這種『背離』效應是時隔12年首次出現。」2021年3月14日,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所謂背離就是,房地產和消費的關係不再「同上同下」。在過往的經濟形勢下,樓市一旦上漲,消費同步跟進。甚至,房地產優先增長,纔有消費的拉動。

2020年,消費增長甚至低於房地產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8.7%,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僅爲4.6%。

而2021年,這一情況有了大的變化。當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9%、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同比增長高達12.5%。

消費增長大大高於房地產增長,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

從1988年「住房的建設將要成爲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至今,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它一方面拉動了消費,形成了房地產幾乎與消費同上同下的局面,但也爲消費持續增長埋下隱憂。

房地產對消費的拉動,明顯體現在住房裝修、家居家電等消費,其隱憂則顯著體現在,持續成爲吸金池並推高房價,一方面讓老百姓承受着高房價壓力,另一方面讓老百姓可用於其他方面消費的錢越來越少。

在居民購買力總量相當之下,當民衆資金用到買房上的多了,用到其他消費的也就少了。反之,當房產支出降低,居民其它消費意願和能力也就多了空間。

最近這些年,國家持續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目的很大程度也是在此。

2021年,伴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正式生效、多個城市暫停新房二手房貸業務、監管部門納入幾十家「三道紅線」重點房企開始試點等一系列新政,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峻」的一年,過往盛行的炒房現象早已不再,「下行」成爲行業關鍵詞。

而消費則擺脫過往與地產「同上同下」的格局,走出獨立行情。

這背後,最直接的就是,居民購買力用到消費的比重開始多了。

消費的背後是生產,是整個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循環。讓居民可支配收入更多投入到消費,也就是讓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循環更強勁有力,讓經濟增長告別對不可持續的房地產的過度依賴。

三、遠景與近憂

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站在第二與第一的基礎上往前看,中國以消費驅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絕對是遠景光明。諸多經濟研究機構或專家學者都已明確表示,中國將很快成爲全球第一消費市場。

其核心觀點包括:當住房消費不再是居民支出大頭,未來居民可支配收入將越來越多用於消費;共同富裕之下,不再過度依賴房地產的經濟持續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也將催生更多中產階級,提升廣大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並促進其消費意願,進一步爲消費注入活水。

中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但實際消費力依然不如美國。

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曾表示,中國雖然有14億人口,但僅有2億真正擁有消費能力。這是當下消費依然欠缺的地方,也更是未來消費更加強勁的機會所在。

當目前依然消費力不足的龐大人羣邁向共同富裕,中國成爲全球第一消費市場指日可待,屆時的市場規模將倍數級於當前。

但遠景光明之下,消費能否持續扛起經濟增長重擔卻也存在近憂。

其中最大的挑戰,也與房地產有關:

首先,房地產高速發展多年,已經吸納了太多資金和居民財富,並制約着居民消費提振與可持續發展:包括央行在內,衆多統計數據和調查結果都顯示,住宅資產佔到了中國居民總財富約7成,而住房貸款則佔到居民總債務約75%。

落到消費上,簡單說,老百姓即便有消費意願,也欠缺消費力。

其次,房地產實現從過熱到平穩健康的軟着陸。從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居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看,房地產都絕不能回到往昔的價量齊升;但同時,房地產也不能過度下行,尤其房價不能出大問題,否則經濟節奏陡轉,居民財富貶值,將導致系統性風險。

目前,這兩方面都已到了最爲痛苦且考驗意志與能力的時刻。

於前者,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受不了房地產下行的壓力,放寬調控,甚至變相刺激,進而有了炒房回潮的風險;於後者,一些地方已經出現購房者斷貸,把房子丟給銀行的案例。

另外,其他產業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艱難實現轉型升級;資本市場如何更健康發展,既更加服務好實體經濟,也讓廣大股民投資者更好地分享投資回報,也都考驗着消費能否持續。

尤其資本市場,對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都是意義重大。

如果它能接替房地產的虹吸效應,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並真正一頭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一頭讓居民投資者得到更多回報,那麼整個經濟發展都將有更大的空間和動能。

但坦白說,在資本市場方面,尤其是如何讓流入資本市場的錢真正好鋼用在刀刃上,然後讓財富創造更多財富,讓投資者真正既服務經濟轉型,又分享經濟轉型的紅利,我們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消費與生產,互爲因果,影響經濟全局。

絕大多數消費者,也都同時是生產者。

消費更強,生產也就更強;生產更強,生產者也就能轉變成更強的消費者……

今天的中國經濟,尤其需要這樣的更強音。

(本文來源:「華商韜略」公衆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