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魚市工程、賞鯨碼頭將改善 活化港區觀光發展

花蓮漁港觀光魚市二期工程增設營業空間至22間與光罩廊道,預計今年底完工。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海岸線長約119公里,海洋資源豐富,卻沒有專責主管機關整合,未能有效推廣海洋觀光。花蓮漁會前方的魚市有9家水產、小吃攤商,屬於違章建築,縣府施作觀光魚市工程,將協商攤商進駐。另賞鯨船碼頭沒有地方遮陽,縣府規畫做抗臺棚架,盼能結合魚市與賞鯨碼頭,提升花蓮海洋觀光發展。

縣議會今天在漁會召開專案小組會議,主持人爲縣議員張美慧、縣議員楊華美、林源富,縣府農業處、觀光處、漁會與地方人士出席參與。議員們建議,縣府應規畫觀光漁市的未來方向;協助賞鯨業者取得相關資源,讓花蓮休閒娛樂漁船事業,成爲全國指標。

縣府3年前在向日廣場北邊,完成「花蓮漁港觀光魚市」工程,攤商卻因空間狹小、東北季風大而不願遷入,農業處再爭取中央經費2630萬元,二期工程增設營業空間至22間與光罩廊道,預計今年底完工。

漁會表示,經與攤商多次溝通,大家願意搬到新觀光魚市, 未來持續針對業者所提意見與縣府協調,善盡做好溝通與管理的工作。

農業處副處長張仁智說,觀光魚市完工後,在搬遷作業開始前召開說明會,瞭解攤商需求並改善,也請港務分公司配合安排搬遷期程,積極輔導攤商進駐。

在賞鯨碼頭方面,張美慧指出,一年賞鯨人次多達11萬人、賞鯨船有10艘,每年接獲賞鯨業者反映,遊客登記、登船棚架太小,大家都只能曬太陽,批評像樣的賞鯨碼頭沒有成形。

張仁智迴應,原先帳篷設在道路上,依規定不能設置,研擬在向日廣場空地設置棚架,不但面積比較大,也不會影響車輛行進道路,未來棚架規畫能抗強風,並搭配原來主體建築,兼具功能與美觀。

另外,議員建議參考基隆市、宜蘭縣及高雄市府設立專責科室,整合管理海洋資源,農業處表示,會納入考量規畫。

花蓮港區賞鯨碼頭簡陋,縣府未來規畫能抗強風棚架,供遊客與業者使用。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漁會前方的魚市有9家水產、小吃攤商,屬於違章建築,縣府施作觀光魚市工程,將協商攤商進駐。記者王思慧/攝影

縣議會今天在漁會召開專案小組會議,議員建議,縣府應規畫觀光漁市的未來方向,協助賞鯨業者取得相關資源。記者王思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