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專欄》賴清德該讀什麼書

圖爲賴清德4日出席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行的「2025臺北國際書展」開幕典禮。(資料照片/姚志平攝)

2月4日,賴清德現身2025臺北國際書展開幕式,言及知識就是力量,買書、看書都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不僅如此,賴清德還以身作則,一口氣採買48本書。然而,總統書單一經公佈,輿論倒吸一口冷氣,幾部一看書名便知反中傾向的作品赫然在列。政治領導人的推薦書目並非僅僅反映個人的閱讀偏好,也折射執政理念與政策動向,不能不察。賴清德如果真的心口如一願加強兩岸之間的對話交流,恐怕需要更新一下自己的書單。

《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爲什麼是臺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政治理由》、《揭開中資滲透臺灣的假面》?,賴清德屬意的這幾本書要麼描寫不同世代的外省人在臺灣艱難地建立在地認同的集體努力,要麼是渲染中共欲併吞臺灣並非出於意識形態考量,而是基於數百年來中國領導人將臺灣視爲中國安全保障之樞紐的確信,要麼是鼓吹抵抗中資入侵是一場攸關國家安全的攻防戰,煽動一起關掉中資水龍頭,全方位守護臺灣。從中不難看出賴清德對大陸的疏離、戒備乃至敵視。

無獨有偶,當時還是副總統的賴清德在參觀2024臺北國際書展時也購買了《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從烏克蘭戰場看臺海局勢》、《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紅色賭盤》等帶有抗中或者抹黑大陸色彩的書籍。相較賴清德,蔡英文以愛讀歷史書而著稱,似乎沒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好,但細究她的書單,也不乏《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帝國暮色: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等試圖解構中華民族大一統敘事或者宣揚鴉片戰爭是中國咎由自取之類觀點的作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英九。作爲一些人眼中的臺灣最後一箇中國人,馬英九有着深厚的中華民族情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情有獨鍾。在2011年的臺北書展,馬英九一共買了19本書,其中不僅有《宋美齡新傳》、《民國舊報》等民國史作品,還有大陸知名作家餘秋雨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千年一嘆》。在2015年和2016年的臺北書展上,馬英九先後採購了《被遺忘的盟友》、《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等抗戰史書籍。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交流熱絡與臺灣領導人對大陸理性友善的認知密不可分,書單只是管中窺豹。

有人說:讀什麼書,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賴清德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念茲在茲兩岸互不隸屬,多次指控大陸併吞臺灣的野心不在於追求領土完整,而是想要在西太平洋或國際上成就霸權,甚至將兩岸經貿脫鉤斷鏈做爲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在在證明他的閱讀取向與實際政策偏好是吻合的,那就是遠中、仇中與抗中。

在年後開工第一天參加大陸臺商聯誼活動時,賴清德重彈兩岸交流對話的老調,遭大陸諷刺說一套做一套。賴清德如果真的想重啓兩岸溝通互動,就不能不樹立起正確的中國(大陸)觀,那不妨就從調整書單開始,多讀一些客觀介紹和分析中國歷史演進、大陸改革開放和北京對臺政策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