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琦快評》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中時資料照)
針對所謂「中國」如何「征服他國」,並讓他國與漢族以外的民族也成爲「『中國』的一部分」,據悉,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大陸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臺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臺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大陸屆時會對臺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且不論政治人文領域的思維邏輯辯證,本來就與理工科學的工程師邏輯不同,亦即,只要是「能言之成理」即可「自成一家之言」,而這也是人文領域原本就所具有的多元包容特色之一。在清楚定義之後,再回頭檢視一下杜院士的「研究邏輯」,諸如他在中研院史語所期刊《古今論衡》所發表的所謂重磅論文「中國的形成」,乃至是歸納出文化改造纔是重中之重;他強調,人類的觀念、思想都可經改造,經兩代、三代之後,居民就會遺忘自身原有的歷史文化,進而成爲所謂「中國人」。
坦白說,杜先生此際「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不同角度當然「非常正常」。然而,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臺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臺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臺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臺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爲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