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方:實施民生可感行動 “三個直達”穩就業保用工
和風送暖,春光明媚。
近日,中方縣舉辦了2024年“春風行動”招聘會。現場暖意融融,企業和求職者熱情高漲,人頭攢動。
“春風行動真是讓人‘如沐春風’,求職有大巴接送,非常方便!”“本來以爲都是朝九晚五的崗位,沒想到還看到了‘媽媽崗’,選擇空間更大,機會更多,這種做法真是太棒了!”現場求職者紛紛稱讚。
今年以來,中方縣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聚焦羣衆就業願望和企業用工需求,以“春風行動”爲載體,廣泛開展社區直聘、直播帶崗和精準匹配等穩就業保用工活動,千方百計把就業崗位直送羣衆的“家門口”“手掌心”和“心坎上”,推動羣衆就地就近就業。
社區直聘,讓崗位直達羣衆“家門口”
春風送崗促就業,精準服務助發展。
今年3月,一場爲中方縣產業開發區“量身打造”的用工專場招聘會在縣城金大地廣場舉行,現場集結了51家重點用工企業,帶來3700餘個崗位,涵蓋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新材料、箱包等多個領域,提供從入門級到高級管理層不等的職位空缺,共吸引了2000餘人進場求職,現場初步達成就業意向共計416人。
“通過‘瞭解、幫扶、跟蹤’的‘三步工作法’,精準掌握求職者的就業意向和職業技能,爲供需雙方搭建精準對接橋樑,實現求職者和企業‘無縫對接’,人崗精準匹配,高效招引人才。”中方縣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中方縣堅持“想企業和羣衆所想、急企業和羣衆所急、辦企業和羣衆所需”,人社部門聯合園區、鄉鎮、殘聯、退役軍人等單位,積極與本土本地優勢企業共同開發就業崗位,利用基層就業驛站、鄉鎮趕集、文藝下鄉、理論宣講等載體,精心組織“春風行動”社區招聘會,深入鄉鎮、村組、社區等羣衆“家門口”設立“招聘集市”,開展“送崗到家”。
截至目前,該縣共舉辦社區直聘活動27場次,將4000餘個就地就近就業崗位直送羣衆“家門口”。
直播帶崗,讓崗位直達羣衆“手掌心”
“我居然在直播間找到了新工作,能夠在家門口就業,工作和照顧家人兩不誤。”在2024“春風行動”懷化人社驛站中方縣莉坪社區站招聘集市上,求職者向世聰談到自己在直播間找到工作,既意外又開心。
“企業都是精選來的,和中方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匹配度高,中方縣將以最優政策引人才,以最優服務留人才,把最美風景給人才。”中方縣人社局副局長杜朝暉說。
中方縣大膽創新“春風行動”招聘模式,與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打造“中方就業”線上招聘平臺,利用客戶端、抖音號、視頻號、動態海報等新媒體技術,由主持人和企業人事共同直播,以“直播帶崗”的形式將就業信息推送到廣大羣衆的手機端,實時發佈企業用工需求,實時解答羣衆就業諮詢,廣大羣衆足不出戶即可通過“掌心”精準對接企業,推動就業招聘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中方縣共舉辦線上“直播帶崗”活動24期,發佈崗位信息6萬餘個,幫助2000多名羣衆與企業線上達成用工意向。
精準匹配,讓崗位直達羣衆“心坎上”
“老師,創業失敗後,我是繼續在原來方向探索,還是換個新賽道?”
“你可以梳理一下自身現有的創業條件,包括資金、資源、人脈、渠道等,對比項目所需要的條件,看看存在哪些差距,如果相差太大,實行起來較困難,說明這個項目可能對你不是很合適……”
企業與羣衆需求在哪兒,部門服務就到哪兒。
借力2024年中方縣“春風行動”招聘會的東風,中方縣精準對接企業和羣衆的雙向需求,特別是結合主導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和返鄉人員技能培訓意願,集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着力提高羣衆的勞動技能。
中方縣還通過舉辦“企業專車”“車間直通車”等精準招聘活動,對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羣衆的職業技能進行精準摸底、智能匹配,直接把求職者送進企業的“生產車間”和“空缺工位”,既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也滿足了羣衆的就業願望,實現了企業和羣衆的“雙向奔赴”。
截至目前,該縣共幫助51家企業和416名羣衆實現了用工需求和就業崗位的精準匹配。
今年,中方縣大力實施民生可感行動,持續共享民生實事成果。聚焦辦好2024年省十大重點民生實事24個項目、省內教育和醫療對口支持幫扶2項工作、市重點民生實事8個項目以及縣人大票決的6項民生實事項目,在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推進解決一批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該縣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以縣域三大特色產業集羣用工保障爲就業服務重點,緊盯重點羣體,擴大就業容量,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努力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200人,就業用工社保“三合一”數字服務本縣、鄉鎮(街道)覆蓋率達到100%,覆蓋村(社區)達到30%;各級人社政務服務“三合一”事項不少於20項,實現“一表申請、聯動辦理”,高頻事項在規定時限基礎上提速50%以上。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中方縣人社局局長龍東昇說,該縣將繼續錨定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出實招、新舉措、暖服務,架起服務勞動者求職和企業用工的“連心橋”,用“就業春風”吹暖民心,全力推動民生可感可及。(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