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安能人返鄉激活“歸雁經濟”
中新網永州8月29日電(唐濤華 唐宇)在湖南永州市東安縣白牙市工業園的華維節水科技裝備(湖南)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大棚裡,西紅柿掛滿枝頭。工人們正駕駛升降式採摘車來回採摘、修枝、疏果。
華維節水公司是一家集高效灌溉、現代溫室、農村安全飲水、農業水利物聯網和鄉村規劃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呂名禮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永州人,在外打拼20餘年。2018年,經東安招商引資,他將完整生產鏈帶回家鄉。
如今,公司年產值超億元,建立智能化育秧、魚菜共生等智慧農業試驗區,爲春耕育秧、瓜果蔬菜提供智慧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等智慧農業裝備及技術服務,覆蓋面積20餘萬畝。
“回到家鄉發展,既能爲鄉親們提供一些就業機會,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呂名禮說。
近年來,東安不斷細化“歸雁經濟”的實施路徑,完善創業扶持、人才招引、獎勵激勵等支持政策,把推動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兩進兩回”作爲重要抓手,以鄉愁牽動鄉賢,讓精英重回故鄉,實現“鄉賢優勢”變“鄉賢經濟”。
走進花橋鎮陳樟村陳樟牧業養殖基地,總面積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高標準圈舍裡,負責人陳守瓊駕駛着自動撒料車勻速前行,草料頃刻間進入食槽中。約10分鐘,400餘頭西門塔爾牛的投食工作就已完成。
35歲的陳守瓊也是東安衆多“新農人”之一,他早年經商,2021年回村當村幹部。立足傳統產業優勢,他積極推動特色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我們通過現代科學養殖技術,今年預計能掙200餘萬元,可爲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0萬元。”陳守瓊說。
在東安,像陳守瓊一樣的鄉村追夢者共有890名。人才的迴歸,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作爲回鄉創業的“領路人”、招商引資的“牽線人”和家鄉形象的“代言人”,遍及全國各省市的鄉賢爲東安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東安在全縣建立縣級聯誼會1個、鄉級聯誼會15個、村級聯誼會24個,縣、鄉鎮、村三級鄉賢組織網絡體系逐漸形成。
爲做好鄉賢投資服務,該縣還專門建立了鄉賢動態數據庫,不斷加強與在外人才的溝通聯繫,常態化、多渠道鼓勵和吸引在外人才返鄉創業。
目前,東安累計打造11個鄉賢迴歸示範項目,通過迎春座談會、新鄉賢懇談會、招商推介會等平臺,成功引進新能源、電子、旅遊等項目6個,總投資18.36億元,帶動2000餘人就業。(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