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通信雲崛起的“融雲曲線”
回顧2020年,任何人都無法忘記疫情帶給工作和生活的種種改變。
從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醫療到直播電商,因爲疫情被按下“快進鍵”的“在線”模式,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在“在線”的商業邏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RTC音視頻技術爲主導的互聯網通信雲直播的快速發展。
當疫情讓“在線”成爲了一種常態,也劃出了一條互聯網通信雲的增長曲線。
融雲聯合創始人兼CTO楊攀說:“音視頻技術正在變成一種能力,萬物互聯時代,未來的每一個設備都會聯網,只要有攝像頭、屏幕、麥克風,就能進行音頻、視頻的溝通,這個市場空間其實大得無法想象。”
在楊攀看來,今天的市場剛剛走到發展期,距離井噴期也並不遙遠。
1
RTC崛起勢如破竹
在線教育的互動課堂、電商直播、遊戲開黑、視頻社交,甚至語聊房這樣的新興業態,當RTC技術包圍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無處不在,儘管楊攀說,“融雲更希望作爲一個賦能者,站在企業的身後”,但作爲RTC生態背後的幕後英雄,融雲值得擁有掌聲。
RTC技術快速發展的本質,是我們對“實時”與“互動”的需求逐漸強烈。而隨着諸多垂直領域的創新應用的不斷涌現,RTC也逐漸成爲全球最受關注的實用技術之一。
驅動RTC技術發展的因素有幾個。
第一,5G、雲計算、人工智能、高清編解碼技術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機交互逐漸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互,技術本身的壁壘已經被打破。
第二,技術的普適延伸到終端,促使了移動終端的多樣化,讓音視頻的場景一個接一個地被打開,進一步推動了互動與協作。
第三,從用戶視角,消費端的流量下沉,過去圖片和文字形態的互動,正逐漸被音視頻更佳體驗的形式所取代。
第四,疫情的出現,導致的不可抗拒因素,被動地抑制住面對面的交互,讓線上交互成爲了一種必選項,在疫情之後,這種需求得到了有效激活。
第五,企業市場,在追求一種高效協作的工作形態。埃森哲發佈的新報告《未來工作》當中,有83%的工作者認爲混合工作模式是最佳的,這表示遠程工作模式甚至在成爲辦公的主流。可以預見,隨着企業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協作和溝通的高效,會倒逼企業更快地接受RTC技術。
隨着這些趨勢的一一展現,我們也看到除了消費娛樂市場RTC技術得到了長期穩定的增長之外,諸多新的場景也在打開RTC技術的新賽道。
一如楊攀的判斷,“未來音視頻市場的主流賽道,首先是圍繞社交娛樂展開,比如直播在從過去業務的形體,轉化爲一種產品形態,意味着直播可以成爲任何應用的‘組件’;其次,音視頻技術會體現出工具屬性,在線化的會議、教育、醫療、政務,所有的場景都會被軟件重構。”
2
顛覆自我,劃出融雲曲線
融雲在整個互聯網通信雲的產業中,一直是一個“非典型”的存在。
2015年,融雲首創了即時通訊雲服務的概念,成爲了行業中的探索者。而一個非常讓人意想不到的戰略決策,讓人對融雲肅然起敬。
縱觀通信雲領域的玩家,大多都是以做運營商轉售資源起家,儘管這些業務並不能代表這個行業的未來,但是卻能夠提升早期業務的規模。而融雲成立的背景,本身就有強大的運營商背景,和早期從飛信幾億規模的用戶服務經驗積累而來的能力,融雲卻從剛剛成立就確定了只做基於互聯網流量業務的原則。
楊攀說,“融雲成立之初,就劃了一道紅線,只做基於互聯網流量的通信業務,我們認爲只有這個通信形態才能夠跟整個IT信息產業、跟軟件和應用的發展直接對應起來。”選擇了未來,就要選一條未來之路,這其實就是一種“專注力”的體現。
選擇了互聯網路線,不斷夯實基礎,做大用戶規模,再走向全球化。目前融雲的SDK遍佈全球,覆蓋廣泛的市場觸角,讓融雲對全球市場和場景的不斷變化,有更深的理解。
也由此劃出了一條更爲美妙的“融雲”曲線。
“互聯網通信雲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基礎的能力其實都已經具備了,除了不丟消息,保證必達,如何提供音視頻高質量的服務和全球覆蓋,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首先就是全球化。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席捲全球,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對中國企業形成了最大的吸引力。但全球化最可怕的並不是業務能力的輸出,而是全球各個不同市場要面臨的合法合規的挑戰。GDPR在歐洲開出的天價罰單仍歷歷在目,這意味着,出海也需要一個擁有全球技術棧,和全球視角的技術服務商,這就是融雲先一步走出全球化佈局的優勢,融雲提供的SDK,可以完全確保安全合規,無需企業自己再去踩坑。
其次,是技術的全棧化。全棧技術的背景,就是場景的多元化,終端設備的多元化,和軟件操作系統的多元化。所以需要不同的技術棧完全應對不同的業務類型、應對不同的場景。融雲的優勢也在於擁有全棧的技術能力,起初ALL in 互聯網流量業務的積累,讓融雲可以針對全場景提供業界最豐富的SDK。
第三,場景化。我們知道所有的互聯網通信雲都是PaaS模式,但此PaaS非彼PaaS。因爲很多客戶通常沒有互聯網公司那麼強的技術研發資源,開發週期會更長,所以同樣是PaaS並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場景化的問題。這就要求對PaaS再進行場景化的細化,甚至針對一些更難的場景,或者是通用性的場景,直接封裝起來交給客戶。
第四,模塊化。這個趨勢同樣是由場景化延伸出來的結果。試想,一個開發者在開發一個APP的時候,要集成十幾到二十幾個第三方的SDK,這到底是幸福還是苦惱?因此融雲將一些模塊做好了對接、做好了集成,讓開發者只需要簡單的勾選和配置就可以把這些能力直接引入進來。
最後,是集成化。這是一個很“生態”的趨勢,開發者往往苦於在開發環節,去對接各種資源和接口。如果這些接口和資源可以被預先集成好,那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是融雲在自身的開發環境中,遭遇的問題,如今被融雲作爲一種服務提供給開發者。
3
“融”入開發者的世界
不難發現,融雲看到的所有的行業發展趨勢,都沒有站在融雲的視角,而是完全站在了開發者的視角。一如楊攀所說,“開發者之於融雲,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所以融雲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賦能開發者。”
這也是融雲之所以創造WICC(全球互聯網通信雲大會)的初衷,融雲希望WICC變成一個與開發者形成有效交互的舞臺。楊攀甚至並不喜歡“開發者生態”的提法,“融雲不是生態的主導者,而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和貢獻者,爲開發者做好服務,這是融雲的本分。”
因此我們看到圍繞互聯網通信雲的發展趨勢,融雲也爲開發者切實地做了很多考慮。
例如,在場景化的趨勢下,語聊房是現在社交領域最火的模式,但是它的場景卻是新的,開發者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工作,而融雲研究了語聊房場景下共性的問題,發現它的SDK只有20多個接口,就可以把整個業務串起來。融雲就將這些SDK進行了封裝提供給開發者,實現30分鐘就可以搭建起語聊房的業務。
再比如,在集成化的趨勢下,無論做音頻直播還是視頻直播,CDN都是必須要採購的模塊,但是市面上的CDN服務商很多,開發者也面臨選擇的難題。融雲可以幫助開發者預先篩選出最優質的CDN服務商,把數據、計費提前對接起來,再把代碼寫好,開發者只需要很輕量的開發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設置。
又例如,在內容監管日趨嚴謹、行政監管愈發嚴格的背景下,“內容審覈”服務也被融雲提前對接好,貼心地打包進了整體解決方案裡,爲開發者的業務安全保駕護航。
種種案例,不勝枚舉。
“融雲能夠有這樣的風格,是因爲融雲也會採購很多第三方IaaS、PaaS服務,我們自身也是開發者的羣體,包括我在內,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夠體會到開發者的辛苦,瞭解他們的需求,更能夠理解什麼樣的產品可以真正幫到開發者。”楊攀說。
的確,開發者作爲數字世界的創造者,也需要被理解、被賦能。融雲正如企業名字一樣,已經完全“融”入到開發者的世界中去,這是其在互聯網通信雲市場跑出“融雲曲線”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