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佈20項實驗室標誌性成果 簽約金額超52億元

在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前夕,湖北省對外發布了20項湖北實驗室標誌性成果,部分成果走向生產線,項目簽約金額超52億元。

近年來,湖北着力探索“由一家單位牽頭,聯合相關領域單位,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共同組建”的科研新模式,堅持科學研究與產業轉化“兩條腿”走路,推行“訂單式”“定製式”研發,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創新閉環,推動成果走出“實驗室”,躍上“生產線”,邁向“大市場”。

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豔飛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0家湖北實驗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匯聚院士66位,形成“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內河新能源船舶綜合電力系統”“新型作物廣譜抗病基因”“量子點短波紅外成像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爲湖北集聚技術、資本、人才、產業的重要平臺。

湖北實驗室過去三年已累計發佈83項亮點科技成果,其中九峰山實驗室、江城實驗室重要成果催生出化合物半導體和先進封裝等產業,東湖實驗室“電化長江”“電化漢江”帶動湖北新能源船舶行業發展,江夏實驗室服務生物安全領域企業100餘家,三峽實驗室有機硅合成革等技術推動化工產業提檔升級,隆中實驗室儲熱/冷技術、氫能技術等助力襄陽引進總投資50億元的產業項目。

此次集中發佈的20項湖北實驗室標誌性成果包括:膠體量子點紅外芯片(光谷實驗室)、面向海量用戶的超大規模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服務平臺(珞珈實驗室) 、新型抗生素減替生物製劑(江夏實驗室)、豬80K功能位點基因芯片(洪山實驗室)、高速磁懸浮測試線(東湖實驗室)、8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異質集成晶圓(九峰山實驗室)、有機硅合成革(三峽實驗室)、鋁合金構件高效短流程精確成形技術與應用(隆中實驗室)、益生菌一步法發酵中藥製備活性寡糖綠色工藝(時珍實驗室)等。

面向海量用戶的北斗時空基準服務平臺是珞珈實驗室發佈的一項新成果。據悉,珞珈實驗室由武漢大學牽頭建設,以地球時空基準、北斗導航定位、智能遙感應用、空天核心裝備四大方向,推動空天信息產業發展。

珞珈實驗室副主任萬舒良介紹, 實驗室面向北斗時空基準服務的需求,突破了面向海量用戶的大規模基準站同步解算技術,自主研製了面向海量用戶的北斗時空基準平臺,實現了基準站點數從500到5000、用戶併發數從數百到百萬的跨越,自然資源部同類軟件測評第一。目前,北斗時空基準服務平臺已應用於廣東、浙江、江蘇、湖北等26 個省及深圳、武漢等31個地級市,覆蓋國土面積75%以上,服務用戶數100餘萬個。

九峰山實驗室和武漢光谷硅光集成服務有限公司的首套硅基光電子量產PDK項目、三峽實驗室和宜都興發化工有限公司的磷酸鐵降本增效項目、隆中實驗室和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的高強度鋁合金鈦合金構件高性能鍛造技術項目還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實驗室科技成果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

據瞭解,2023年,湖北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9.8%、總量達到4860億、全國排名第3,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提高到65.2%,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全國排名上升至第七、中部第一。

今年湖北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國家科技獎數量進入全國前三,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數量能級進入全國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