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短耳鴞也遭流浪犬咬傷 臺北鳥會:犬隻飼主要負責

短耳鴞。(取自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

遊蕩犬貓攻擊原生物種事件層出不窮,不只石虎、穿山甲、食蟹獴等,就連遷徙性侯鳥短耳鴞也遭咬傷,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指出,2022年最後一隻收治的動物就是遭流浪狗咬傷的短耳鴞。臺北鳥會強調,狗飼主應做好管理自身伴侶動物的職責,不該棄養造成生態危害。

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表示,2022年最後一隻短耳鴞是被狗咬來的,這是第一筆案例,也是上年最後一隻收治的動物,近12年來共收治了300只短耳鴞,大部分都已順利野放。過去我們對短耳鴞的認識,大部分來自賞鳥與度冬期的短暫觀察,之後更嘗試了衛星追蹤的方式一探短耳鴞的遷徙。

保育協會指出,這5年間獲得在臺灣度冬期的棲地與範圍等更細緻的資料,包含2條短耳鴞清楚的遷移路線,包括從新竹出海沿着大陸北上到東俄羅斯;另1條則是從宜蘭出海,從沖繩一路到日本本州再往上,2條路徑的距離差不多3-4000公里。在繁殖地度過5-10月,之後再啓程往南,已接近同樣路徑來臺度冬。

保育協會表示,野生動物救傷本質就是想辦法讓動物回到野外,同時找出傷病原因,若是人因則要想辦法減輕或是移除,現今狗的數量已超過野生動物可承載的臨界值,常在溪牀高灘地活動的短耳鴞被狗咬,也代表着狗的活動勢力除了淺山外,也穩定在溪牀騷擾。

臺北鳥會表示,我們應該要設法避免流浪狗進入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狗飼主們也應做好管理自身伴侶動物的職責,愛牠就不要棄養牠,否則目前不是隻有淺山哺乳動物,就連短耳鴞這類草地棲息性的鳥類也被流浪狗攻擊與衝突,這樣的現象併爲人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