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元妃省親,開口第一句話,就否定了林黛玉的地位

秦可卿死後,賈元春上位,於是有了元妃省親一出大戲,這象徵着賈府已經到達了極盛,盛極而衰自然也是不可避免。

所以,在元春省親的兩個回目當中,蘊藏着大量的伏線和讖言,可以說是整部大書的提綱。

其中,對於《紅樓夢》中最核心的一條線,也就是賈寶玉的婚姻問題,自然也會有個態度。

大觀園中的大多數匾額題詞,都是出自賈寶玉的手筆,元春縱然有刪改之處,對於自己親弟弟的作品,也沒有表現出過明顯的不滿。

但是,對於兩處景觀的匾額題詞,元春卻明確的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喜歡,而這其中都暗含着她對於賈寶玉婚事的態度。

這是元春入大觀園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整部小說中元春說的第一句話,上來就否定了寶玉所題的“蓼汀”二字。

研究之後,可以發現元春的話包含了三層意思。我們先來看,寶玉爲什麼要題“蓼汀花漵”四個字。

這一處景觀是一個石港,石港上方是一個石洞,石洞之中有水流下。而在石洞的上方有“蘿薜倒垂”,下方則有“落花浮蕩”,所以寶玉才取了“蓼汀花漵”四個字。

“蓼汀”和“花漵”其實意思差不多,是古人詩中常用來表意象的詞語,前者的本意是“長滿蓼草的小沙洲”,後者的本意是“長滿花草的水邊”。

可見寶玉取這兩個詞,也不是具象的描述景觀環境,而是抽象的表達意境。

所以,元春說“何必‘蓼汀’”的第一層意思是:二者意境相似,‘蓼汀’就有些重複多餘了。

更深一層的意思,要考察兩個詞的出處。

“蓼汀”出自唐代詩人羅鄴《雁二首》,原詩如下:

“花漵”則出自唐代詩人崔國輔《採蓮曲》,原詩如下:

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表達了思鄉離別的淒涼之情,後者表達了百花爭春的朝氣和青年男女競舟的歡快。

也就是說,“花漵”符合當下賈府的富貴熱鬧的環境,而“蓼汀”則暗含着賈元春熱鬧之下淒涼的心境。

這也就是元春的第二層意思:“蓼汀”過於淒涼,寓意不好,且有些煞風景。

除此以外,這兩個詞還暗含着作者玩的一個文字遊戲,

古代的音訓學,是用兩個漢字爲一個漢字注音的反切法,也就是所謂的“上取其聲,下取其韻”。

比如,“胡”字的聲母是h,韻母是u,就可以訓爲和吳切。

而“蓼汀”二字,“蓼”字的聲母是L,“汀”字的韻母是ing,合起來就是一個“玲”字,而古代南方人“玲”、“林”發音不分,所以蓼汀實際上就是一個“林”字。

而“花漵”二字,“花”字的聲母是H,“漵”字的韻母是u,而古音之中H、X和u、ue常常不分,所以花漵實際上就是一個“薛”字。

所以,如果我們再來看元春的那句話,就有了另外一種理解的方式:

“花漵”(薛)二字便妥,何必“蓼汀”(林)?

這便是元春的第三層意思:選擇薛寶釵是很妥當的,爲什麼要選林黛玉呢?

賈寶玉所居住的怡紅院,最開始的題匾爲“紅香綠玉”,原因是院子裡有海棠和芭蕉,“紅香”代表的就是海棠,而“綠玉”代表的則是芭蕉。

然而,元春對“紅香綠玉”卻不滿意,專門改成了“怡紅快綠”。後來寶玉在爲“怡紅快綠”題詩的時候,用到了“綠玉”二字,作者又專門借薛寶釵之口,來揭示了元春的心意:

在薛寶釵的建議之下,寶玉便將“綠玉”改成了“綠蠟”,可見元春並非不喜歡“紅香綠玉”四個字,而是單純的不喜歡“香玉”二字。

那麼,元春爲什麼要這樣改呢?這裡面同樣包含着三層意思。

第一層,“香玉”二字比較濃豔,在唐宋詩句當中,紅綠本來就代表着盛春季節百花齊放,再加上“香玉”二字就更加濃豔不堪,這不符合元春崇尚節儉的性情。

除此以外,我們說了“紅”代表的是海棠花,因爲是花,所以寶玉才用一個“香”字來修飾。但衆所周知,海棠花是沒有香氣的,所以寶玉在這裡還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民國才女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一書中就曾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第二層意思,“香玉”一詞在《紅樓夢》中有特指,指的就是林黛玉。元春不喜歡“香玉”,也就是說她不喜歡林黛玉。

小說中第十九回,也就是緊接在元妃省親以後,寫到賈寶玉和林黛玉躺在一張牀上,寶玉聞到黛玉袖子裡有異香,而黛玉又不曾用過什麼香料,可知黛玉就是“香玉”。

爲了給我們強調這一點,寶玉還專門的編了一個故事,說老耗子讓小耗子去偷香芋,小耗子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姐說道:

這裡就點明瞭林黛玉就是“香玉”。

而且,這個小耗子說的話中,其實還隱藏着一層意思。

小說第十六回,元妃省親的消息剛傳出來以後,王熙鳳說了一番關於“世面”的話:

這是全書第一次提到“見世面”,而元妃省親,也就是小說開篇以來,賈府見過最大的世面了。

而那寶玉故事裡的小耗子,卻偏要說“你們沒見世面,只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反而不認得林黛玉是纔是真正的“香玉”。這很明顯是在暗諷,暗諷賈元春不識真“香玉”,也是寶玉無形之中的抗議。

而且,寶玉原題中的“綠玉”,同樣也有指代林黛玉的嫌疑。山青爲黛,黛玉豈不就是“綠玉”?

除此以外,“紅香綠玉”改爲“怡紅快綠”,還有一層暗含的意思。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詞《如夢令》,其中最後一句爲:“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

“紅綠”在古詩中是經常用到的意象,它主要代指花的開與未開、開與落,用來比喻春天的來與未來,來與去。

比如,宋代李若水《紅梅》詩:“東風一戲劇,會使紅綠爭”,東風是春天的象徵,紅綠相爭說明花開始開放,這是早春的景色。

比如,宋代劉辰翁《春景》詩:“詩成天一笑,紅綠半爭魁”,這是說有的花開了,有的花沒有開,這是初春的景色。

比如,元代元好問《遊泰山》詩:“是時春夏交,紅綠無邊涯”,這是百花盛開的景象,是盛春的景色。

比如,元張弘範《青杏》詩:“落盡殘紅綠滿枝,青青如豆釀酸時”,這是殘紅落盡的景象,是暮春的景色。

有了上述四首詩作爲對比,我們很自然就明白,什麼叫做“綠肥紅瘦”,它說的就是海棠花將謝的暮春季節。

那麼,我們轉過來再看“紅香綠玉”和“怡紅快綠”。

元妃省親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時候的海棠花,本應該是將開未開或者初開的時節,可寶玉的“紅香綠玉”儼然就是一番盛春的景象了。

換句話說,這個“紅香綠玉”本身就是雙重表意,第一是表現了怡紅院紅綠交疊的景緻,二則是表現了賈府此時已經處於極盛之時,就好像是春天裡的盛春一樣。

而“怡紅快綠”呢?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怡紅”還是“快綠”,在古詩中都沒有這種用法,這是屬於賈元春的獨創,那麼它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意向呢?

“怡”字的解釋比較簡單,就是愉悅的意思。而“快”則有種解釋的方法,第一種就是愉快,第二種就是將要。

如果按照第一種解釋,“怡紅快綠”的意思就是,享受初春時節花紅柳綠的景緻。如果按照第二種解釋,“怡紅快綠”的意思又變成了,春光將要過去要抓緊時間享受。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則就預示着賈府已經到了盛極而衰的境地,所謂“三春去後諸芳盡”。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從種種跡象來看,元妃省親的極盛繁榮背後,早已經醞釀着巨大的災變,而且元春也已經意識到了,所以在省親過程中一再提醒家人節儉、低調。

所以,他在大觀園的題詞當中,極力避免那種大紅大綠的盛春氣象的詞句,主觀上是想爲賈府避禍免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