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國擬斷交反思:兩岸政策攸關國家興亡

(圖/達志影像)

近日宏都拉斯傳出擬與我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引發議論,這已經是蔡政府7年任內即將面臨的第9次斷交事件!然而,以蔡政府謀獨的兩岸政策看來,蔡總統任期屆滿前再丟失邦交國,筆者並不意外或擔心,畢竟前外長錢復曾多次睿智地提醒:「兩岸關係位階應高於外交」!

近年來人民已看清,不論是萎縮的外交空間,還是兵兇戰危的臺海危機,都是因蔡政府操作「抗中保臺」的臺獨神主牌而來。基此,如何懸崖勒馬讓兩岸交流回歸正軌,筆者提出以下觀察:

一、臺獨神主牌違反憲法、有百害無一利,臺灣沒有與大陸對立的本錢與必要!

筆者長年提醒「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大陸和臺灣加起來纔是一箇中國」,乃「良制一國」不可或缺的基礎。然而,蔡政府上任以來,一再以臺灣有事,美國、日本有事的話語,企圖撕裂兩岸自1990年代交往至今累積的成果與默契,大陸不得不有所迴應,也使臺灣作繭自縛而成大國之棋,兩岸關係一再偏離往年吾人無須擔心斷交、戰爭之寧靜歲月。

馬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線或許保守,但至少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北京當局傾向與臺灣保持友好關係。據報導,馬總統任期內宏國便有意與中共建交,但被北京婉拒。事實證明,兩岸交流存在心照不宣的良性互動是可行的模式,人民應認清「臺獨」有百害無一利,迴歸兩岸和平共處纔可謀國泰民安、良制一國的和平發展!

二、兩岸各自的政治產業應着眼「自由、民主、均富」及「美好生活嚮往的落實」,以成就「良制一國」爲目標。

臺灣「政治產業」的發展已從專制轉型爲人民民主之境,「法律的力量大於有力量的人的法律」已成爲全民對「法治」的正確認知,但政治產業在臺灣仍在「做中學」之階段,有待服務於政治產業之公僕均以「良制一國」爲己任,落實憲法對國家「統一」的誡命,並時刻謹記「自由、民主、均富」之爲民服務目標。

反觀大陸,自改革開放迄今,在領導人努力不懈下已全面建立小康社會。如今兩岸兄弟各自登山成果有目共睹,已非分隔之初「有你就無我」的零和關係。基此,兩岸應專注於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制度融合之大業!

三、國家統一爲山九仞,兩岸政治產業仍待彼此砥礪昇華!

其實,兩岸統一過程中優良的制度比形式的外交承認重要,雖然目前我們僅有兩位數(14個)的邦交國,全世界卻有145個國家給中華民國國民免籤待遇,這就是對臺灣政經社會文化發展最實在的指標(大陸有80國)。簡言之,兩岸應追求制度競爭並爭取全中國人民之認同,彼此分享成功經驗,攜手共創華夏世界的理想國境界。

國家統一爲山九仞,臺灣與大陸仍有各自政治產業難題。臺灣地區的政黨政治運作下,仍然出現以黨綱(而非憲法)治國,罔顧民意的政黨(如民主進步黨),在一黨獨大下無視「五權分立」之精神,形成「五權交相賊」之局面;至於大陸一再強調「認真學習憲法」、「憲法的靈魂在實踐」,但卻反對「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不免令筆者及有識之士困惑。當前「憲法司法化」或是大陸法治轉型的關鍵第一步,而大陸憲法第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則是習總書記最重要的挑戰!無論如何,兩岸政策良莠攸關國家民族興亡,兩岸領導人及人民均應同舟共濟全力以赴!

(作者爲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秘書長、「良制一國」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