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博股份創始人一家7口套現21億離場 17萬股東何去何從

近期,#一家7口套現20億#衝上熱搜,也令去年10倍大牛股鴻博股份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此外,目前鴻博股份前十大股東中沒有一個持股比例超過5%,持股超過1%的僅有2個股東,分別爲第一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北向資金持股渠道)持股3.01%,第二大股東私募基金琦軒博弈4號持股1.19%。

去年底還持有超13%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已經“清倉式減持”跑路了,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比例已經低於0.31%,至少減持了6700萬股;二股東河南輝熠貿易2024年也大幅減持3750萬股,持股比例從8.03%下降到了0.5%。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2008年鴻博股份IPO時,前十大股東共持股74%,其中7位尤氏家族成員就持股了70%。如今,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已經再無尤氏家族人員。據統計,尤氏家族從上市後通過集中減持和股權轉讓套現超21億。

現如今,這家沒有實控人,多次轉型卻連年扣非淨利潤爲負的公司還能講多久故事,留下的17萬股民還要在風中凌亂多久。

其實,在A股上市後實控人清倉式減持的還有不少,比如,ST愛康連續31個跌停後退市,實控人持股已從期初43.63%降至目前6.4%,套現20億離場。此外,有超過5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低於20%。

鴻博股份創始人家族清倉套現超21億

鴻博股份主業爲彩票印刷,但由於競爭激烈,一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2017年以來,鴻博股份不斷嘗試轉型,不過都最後後泡湯了。

不過,創始人家族在上市後就不斷減持套現,在幾次轉型失敗後直接轉讓控股權不玩了。招股書顯示,在鴻博股份上市之初,尤氏家族(尤麗娟、尤玉仙、尤友嶽、尤友鸞、尤雪仙、章棉桃、蘇鳳嬌)持有其比例70%,後陸續減持與轉讓。截至目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已經看不到尤氏家族的成員。

據同花順iFinD統計,從2011年到2021年,尤氏家族減持了1.62億股,至少套現了21.6億。此外,在2021年12月24日披露最後一次減持情況後尤氏家族減依舊持有1.64%股份,合計818萬股。關於尤氏家族的多輪減持,鴻博股份迴應媒體表示,根據公司最新股東名冊,當前未查詢到有關“尤氏家族”成員持有公司股票的持股信息,尤氏家族減持過程中均依法披露,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值得注意的是,尤氏家族在2019年5月之後發生的股權交易,和以往的減持不同,尤氏家族開始將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河南寓泰以及輝熠貿易。當年5月,尤氏家族以7.13億元的價格把14.26%股份賣給了毛偉實控的寓泰控股,尤氏家族持有的股份降至9614.8107萬股,佔總股本的19.24%。

接着2020年11月,尤氏家族把8.03%的股份以4億的價格,賣給了毛偉實控的輝熠貿易。同年12月股份轉讓完成過戶,毛偉合計控制的上市公司表決權的比例爲22.33%,成爲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爲毛偉。

毛偉成爲實控人後,鴻博股份先後跨界5G、區塊鏈、掃地機器人等業務。但都沒成功,轉折點在2023年4月後轉型算了租賃,和英偉達搭上關係後,股價大漲10倍,成爲了AI概念股中的黑馬。儘管股價大漲,但鴻博股份的基本面始終堪憂。2021年-2023年,鴻博股份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959.75萬元、-8788.76萬元、-7144.61萬元。

此外,鴻博股份因解聘子公司英博數科CEO周韡韡引發受輿論關注,周韡韡是促成英偉達與鴻博股份算力租賃業務合作的關鍵“中間人”。據接近周韡韡人士透露,由她此前牽頭和英偉達達成的有關算力的合作,或將因她的離開而生變。6月7日,鴻博股份在深夜回覆深交所年報問詢函,稱其全資子英博數科與北京京能等多方的AI算力相關合同實際履行情況未能達到合同約定或原計劃進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毛偉成爲鴻博股份實控人兩個月後,其所控股權被質押,隨後,由於法律糾紛,毛偉控制的輝熠貿易及河南寓泰的股權被司法扣劃。2024年2月,寓泰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輝熠貿易合計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比例由3.36%減少至0.65%,導致上市公司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鴻博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無控股股東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在鴻博股份大漲過程中,毛偉利用司法扣劃的方式完成了減持,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毛偉是不是邊借錢邊用股權抵債來避開減持限制。

如今,鴻博股份已經變更爲無實人了,一季度依舊虧損2500萬,今年股價已經下跌58%,留下的17萬股民還要在風中凌亂多久。

超50家A股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低於20%

在A股,實控人在上市後不斷減持讓出控股權,甚至清倉不玩的有不少。據統計,目前A股有330多家上市公司沒有實控人有超5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份比例低於20%。

在當前治理和股權架構下,第一大股東沒有足夠的股權,是無法保證有利於公司的決策未來可以順利執行,公司未來發展也會受到影響。不過在A股上市造富背後,有部分質量不好的上市公司實控人在上市後想着法子減持套現走人,還有些預判到未來行業發展情況不理想也會不斷減持。也許只有那些對自己公司有信心,想跟着公司一起成長獲益的實控人才不捨得減持。

統計發現,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低的前10上市公司,沒有一家是百億市值以上的,今年它們股價全部下跌,平均跌了40%。它們每一家沒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比如ST愛康,2011年公司上市以來通過IPO、定增等方式累計募資超55億元,分紅僅2.6億元。公司實控人及關聯方卻不斷減持,累計套現超過20億元,持股已從期初43.63%降至目前6.4%,董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誤導投資者,股價31個跌停退市,28萬股民被“悶殺”。雖然證監會決定ST愛康對及實際控制人鄒承慧立案,但28萬股民得損失何時能挽回,又能挽回多少呢?

一朝上市榮華享受不盡,A股創立30多年不知造富了多少人。每一個老被減持套現的背後,不知有多少小散戶成了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