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解陸先進轟炸機渴 完成新戰略核三角拼圖

社羣媒體上的疑似轟-20風洞測試金屬模型。(網路)

轟-20(H-20)遠程戰略轟炸機暱稱H2O「水分子」,或許它正是中國尋求下一代戰略力量的解渴良方。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5日報導,儘管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下一代隱形轟炸機可能「很快」就會準備就緒,但無論解放軍對它的需求有多迫切,但相關時間表仍不確定。

隨着C919客機等其他中方自制飛機推出,只是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要轟-20快問世的呼聲。中國現役轟-6系列戰略轟炸機已服役約70年,儘管歷經數十年的重大升級改裝,但仍無法與美、俄新型轟炸機媲美,顯露出落後的窘境。也因此,轟-20便應運而生。

儘管轟-20的具體規格尚未公開,但五角大廈2021年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指出,它的航程起碼可達8,500公里,彈載量至少爲10公噸,並能攜帶傳統與核子武器。報告還說,它或許還將攜帶高超音速武器。而這射程足以進行洲際攻擊,而對中國來說,那是指太平洋第二島鏈,如關島,甚至夏威夷,或藉空中加油遠達美國西海岸。此外,這得以使重心放在國土防禦上的空軍提升爲全球進攻力量。

戰略轟炸機能搭載核彈頭,與陸基洲際彈道飛彈(ICBM)和海基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一起,完成陸、海、空核武發射平臺全都到位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拼圖。然而,戰略轟炸機或許是中國戰略核三角中最薄弱的一角,因爲轟-6是世上現役最不先進的戰略轟炸機。

北京清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趙通(Zhao Tong)說,身爲空基核力量的戰略轟炸機優勢在於機動性,以及能發出明確的威懾信號。他指出,「與一旦發射就無法收回的飛彈不同,戰略轟炸機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機動性。在危機期間,它們既能派往敵方,也可以根據不斷演變的情況召回。

中國軍事雜誌《兵工科技》分析,這種有數十年曆史的平臺很容易被現代防空系統偵測並攻擊,在實戰中無法不被攔截就抵達目標。分析並指出,「由於穿透力十分有限,轟-6N的實質核威懾能力也很有限,」而轟-20的飛翼設計和匿蹤塗層則能提供強大的穿透力,「裝載核彈的轟-20將爲中國提供更實在的核威懾……憑藉轟-20,中國將實現戰略突破,大幅擴展戰略空間。」

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認爲,轟-20遲遲未服役,原因可能在於美國空軍去年正式公開B-21「突襲者」(Raider)隱形轟炸機。B-21預計會在2027年服役,而它與有35年曆史的B-2轟炸機相比,體積較小、成本更是低得多,還裝備了更先進的航電設備,戰況覺知力更強。金燦榮指出,戰略轟炸機是如此昂貴,它必須是最先進的。「所以我認爲,轟-20目前正在調整,以與B-21,而不是B-2的規格相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