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醫藥觸及跌停價 自高點已累計跌近七成

恆瑞醫藥觸及跌停價,成交額超22億元,該股自高點已累計跌近七成。恆瑞醫藥2021年,營收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淨利潤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

恆瑞沒了4000億,64歲孫飄揚有場硬仗

記者/ 韓璐 編輯/ 陳曉平

醫藥一哥恆瑞,來到十字路口。

過去的15個月,它的市值跌掉了4000億,2021年的利潤,較上年萎縮了約三成,最新的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又同比跌掉了20%。

現年64歲的創始人孫飄揚,決定再出山,接替了比他年輕15歲的前任,在9個月前重任董事長。

歷史上,孫帶領恆瑞,渡過幾次難關。

1990年,他剛接手連雲港製藥廠(恆瑞醫藥前身)時,公司賬面利潤只有8萬。他力排衆議,重金買下了VP16抗癌針劑技術,以及中國醫科院抗癌新藥專利權,打了一次翻身仗。

孫飄揚的風格,慣於果斷出手,重注豪賭,30多年後,他這種凌厲的風格一點沒變。

內外承壓

2020年初,時年62歲的孫飄揚,稍微清閒了些。

他卸任了董事長一職,只保留董事職位,將精力轉到研發領域,帥位由47歲的周雲曙接棒,周是孫的徒弟,在恆瑞任職總經理已達17年。

新老交替,恆瑞股價迎來了一年漲勢,到2021年初,股價創下新高116.87元,其後,形勢大變,股價卻一路走跌。

2021年7月,周雲曙申請辭去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職務,官方公告爲“因身體原因”,其在報告期的薪酬總額爲1348.6萬元。

在之前的9個多月,孫同樣沒能逆轉估值、業績“雙殺”。

他迴歸後,恆瑞市值依然折損近半,蒸發1800億左右。

恆瑞也首次出現收入、利潤雙降,2021年,營收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淨利潤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

從季度走勢看,情勢更加悲觀。

一回任,孫主持的前兩個季度(2021年Q3、Q4),收入爲69.01億元、 57.07億元,同比下降14.84%和31.41%。2022年收入企穩,降幅依然高達20.93%。

公司將業績下滑歸因於三點:公司加快研發投入,集中帶量採購、國家醫保談判產品大幅降價導致毛利率下降;原輔材料及其他各項成本價格持續上漲;2021年初運營和人員成本高等因素。

須知,2021年恆瑞260億的營收,傳統仿製藥佔比50%,仍是主要收入來源。自2018年以來,公司進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仿製藥,共28個品種,中選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3%。

舉例來說,第三批集採涉及6個藥品,自2020年11月開始執行,2020年銷售收入19億元,2021年下滑55%;第五批集採涉及8個藥品,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2020年銷售收入44億元,2021年下滑37%。

創新藥也因國家醫保談判,大幅降價。

例如,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價格降幅達85%,艾司氯胺酮價格降幅達68%。2021年,恆瑞抗腫瘤藥營收131億元,同比下降14.39%。

如此高的降幅,財務影響不言而喻。這家龍頭藥企,在最慘淡的第四季度,單季度扣非淨利只有5175.8萬。

東方高聖常務副總經理瞿鎔分析說,從外部看,2021年前期,醫藥企業業績大幅增長,龍頭企業估值更大幅拉昇,後期資本市場大幅調整,二級市場低迷,恆瑞下跌不可避免;內部看,帶量採購,大大壓制了仿製藥業務收入和利潤。

老帥迴歸,內外承壓。

全線鋪開

孫飄揚重回決策一線,最大的挑戰是“青黃不接”:仿製藥業務貢獻利潤,受集採影響下滑;創新藥下注未來,銷售增長卻不及預期。

在瞿鎔看來,這幾乎是所有藥企都在經歷的煎熬,只是恆瑞這類在位者更被動。

“高增速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用一張鉅額虧損單,贏得未來增長的預期。”瞿鎔解釋說,“這些中國大Pharma很不討巧,他們從仿製起從未虧損,照顧到盈利,轉型期長,增速會慢,資本看來後勁不足。”

如何從此岸跳到彼岸?

爲轉型創新藥,有仿製藥企控制研發,用合作或者許可引進模式,降低財務壓力,平滑收入曲線,以求穩妥。

有評論認爲,恆瑞之前也不敢下重注,在戰略執行上有搖擺,造成其在創新藥的地位下降。

孫飄揚迴歸後,情勢迅速爲之一變。

早在2019年10月,他就宣佈停掉一般仿製藥項目,即便進行到後期的仿製藥項目也不例外,只做創新藥和高端仿製藥。重任董事長,他出手更果決。

他先大手筆花了14億元,引入“First-in-Class”免疫抗腫瘤藥物普那布林,後者在非小細胞肺癌二三線患者(EGFR野生型)的全球三期臨牀研究中,達到總生存期的主要終點。

自主研發的投入,大幅加碼。

2021年,他公開強調創新的三大戰略目標:高端製劑出口海外;突破性創新藥在國內上市;真正原研創新藥在全球上市。

業績下滑,恆瑞全年研發投入依然高達59.43億元,研發費用率高達23%,已達到跨國藥企的投入力度。

尤其下半年,收入大幅萎縮,研發費用卻快速攀升,達到33.62億,較上年多投了9個億,研發費用率達26.67%,投入強度較上年高出7.3個百分點。其中,海外研發投入共計12.36億元,佔到研發的兩成。

在產品管線方面,恆瑞全面鋪開,已佈局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感染性疾病等多個領域,且在探索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膠、基因治療、mRNA等新技術。

2021年財報顯示,恆瑞已上市創新藥增至10款,位居國內同行業前茅,另有60餘個創新藥正在臨牀開發,250多項臨牀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產品佈局戰線廣、消耗大,日均要砸下1600萬的研發費用,孫飄揚的確在打場硬仗。

減員降費

力保研發的同時,孫飄揚也不得不減員降費。

他推進了銷售改革,撤銷區域層級架構,整合銷售運營、營銷財務、支持部門職能,精簡人員。

以銷售人員爲例,由年初的17138人優化至13208人;行政和財務人員,也分別減少了822人、143人。除了研發人員增加757,僱員總人數大降了4412人。

2021年,其銷售費用爲93億元,同比減少4%;管理費用28億元,同比下降7%,尤其在下半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降幅均在15%以上。

唯獨研發費用,全年同比增長19%。

人事變動,似乎在呼應這種調整。

4月中旬,首席醫學官(CMO)兼副總經理鄒建軍離職,在加入恆瑞6年多後,轉投君實生物。

2019年入職的張曉靜,獲任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其從事中西方臨牀實踐和臨牀研發將近20年,將承接臨牀研發領域的重要領導工作。

孫飄揚還任命了1986年的王泉人爲副總經理,他是恆瑞目前最年輕的高管,將承擔帶領腫瘤領域其它項目的臨牀研發職責。

業績下滑,高層換血,2022年的恆瑞,壓力依然不小。最新一季度,扣非淨利潤11.8億,情況在穩下來,只是研發費用在10億左右,減少3個億,研發策略可能有調整。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崔靚則告訴《21CBR》記者,創新藥的研發費用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需要企業有持續的資金基礎、業內領先的研發實力來對衝投資風險,資本依然很偏好恆瑞這樣的大型藥企,集採和醫保的影響,則是較爲短期且會減弱。

“從0到1很容易,但從100億到500億很難。”瞿鎔則認爲,資本關注的未來和預期,大型製藥公司兼具盈利和想象力,確實容易,恆瑞長期向好的邏輯仍在,尤其是,截至3月底,其持有的現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高達180億元,在當下尤其難得。

“創新藥泡沫被擠破之後,醫藥寒冬來臨,藥企陷入資金荒,恆瑞擁有現金流和產品優勢,迎來一個擴張的絕佳契機。”在他看來,恆瑞可以把握主動權,尋找併購機會,強化市場地位。

而孫飄揚可能有自己的打算。

在他迴歸後,流傳出一份交流紀要,他說到,企業發展有其自身節奏,他不會根據二級市場的節拍,更不可能天天看股票的波動來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