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森機場戰役,日軍強攻美軍機場,戰死2200卻只打死80美軍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呢?這其實要看和誰比,和當時還是積貧積弱的中國的大部分軍隊,以及毫無戰心的英美在東南亞組建的殖民地軍隊相比,日軍絕對能算是虎狼之師;但是和當時強國軍隊相比,日軍的短板就非常明顯了,雖然當時日軍信奉極端的國家神道,戰鬥意志很強,但裝備、後勤相對不行而且戰術呆板,所以在和強軍對決中,日軍經常打得很不好看,比如和蘇軍在諾門罕對決就輸得一塌糊塗,不過由於蘇軍當時也有些問題,所以這一仗從傷亡比來看還不難看(日軍死亡人數甚至少於蘇軍),然而在和美軍的對決中,在很多戰役裡傷亡比就很不好看了。

比如:瓜島戰役中的亨德森機場之戰,此戰可以說把日軍的一些弊端暴露地淋漓盡致。

瓜島指的是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是所羅門羣島的一部分,此島嶼被日軍定爲進攻南太平洋諸島和澳洲的前哨基地,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日軍與偷襲珍珠港後約半年的時間控制了這裡,並在此構建了機場,以爲進擊南太平洋的日本海軍部隊提供空中掩護。

而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逐漸掌握主動權,決定將日軍從南所羅門羣島驅逐出去。

1942年8月7日,盟軍艦隊抵達瓜島附近,與日本守軍展開激烈戰鬥,並逐漸取得上風。最初登陸到瓜島的11000名海軍陸戰隊最初集中在隆加角和機場附近外圍以形成一個鬆散的防衛圈,在圈內搬運已上岸的補給品,並完成了機場建設。8月12日,該機場命名爲亨德森機場,以紀念在中途島戰役中陣亡的海軍陸戰隊俯衝轟炸機中隊長洛夫頓·亨德森。

接下來,將登陸美軍驅逐出去便成爲了守島日軍的目標,不過日軍低估了美軍的戰力和人數,幾度進攻都慘敗。亨德森機場成爲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1942年10月1日和10月17日,日軍運送了15,000人部隊到瓜達爾卡納爾島,集合了有2萬多人,決定利用海軍艦炮爲掩護,在10月底進行一次大規模決戰進攻。

日軍認爲由於美軍有海空優勢,對美軍沿海防禦的攻擊是徒勞的。因此主要進攻計劃將是從南面的陸地方向進攻亨德森機場,不過日軍還是低估了美軍的力量,日軍認爲,美軍在倫加防禦圈附近部署的部隊可能有 10000 人。但實際上這個數字是2萬3千人,而且美軍早已獲得日軍將進行較大規模的陸上進攻行動的情報,因此各大防線基本上都有較多的部隊覆蓋,以逸待勞。

而日軍就困難地多,南方的山路不好走,部隊集結和行軍都很成問題,日軍被迫先派遣一個連的工兵開闢道路,稱爲“丸山道路”,這條路大概24千米,包括大量的河流與小溪、泥濘的山谷、陡峭的山脊和緻密的叢林等困難地形。10月18日,日軍主力第2師團(大約7000人,由丸山政男中將總指揮)開始沿着這條道路行軍。

日軍原本是定爲三路攻擊,左翼部隊是那須弓雄指揮的第二十九聯隊,右翼部隊是川口清健指揮的第 230 聯隊(來自於第三十八師團),候補部隊則是由丸山政男指揮的第十六聯隊,除此外還有住吉正少將的重炮兵加上5個營的步兵(約2,900人)攻擊美國沿西海岸走廊的防線以誘敵。

美軍則是以逸待勞

日軍行進得非常艱難,每個士兵在行軍時除了要攜帶自己的彈藥和乾糧外,還有額外帶一枚炮彈以保證後勤,這使得士兵苦不堪言。原本定爲左翼部隊打頭陣,右翼部隊和候補部隊殿後。然而丸山政男的大部隊在叢林中奔走了三天後,纔有少部分部隊到達了預定進攻位置。左翼部隊也到了,但後補的大部隊和右翼部隊都沒到,

10月20日,丸山政男本人到了預定地,他認爲日軍主力距離還有6.4公里(實際還有2倍),所以命令 10 月 22 日下午 6 點發動全面進攻。到21號晚上,他意識到了自己似乎判斷有問題,下令丟掉一半食物,而且把進攻的時間推後一天。

但是10月23日,他的部隊還有很多沒到,但丸山等不了了,因爲住吉的佯攻部隊準備發動牽制進攻了!

日軍進攻路線

這個考慮還真有道理,因爲當時日軍大部分還沒到,所以總統帥百武把進攻推遲至10月24日晚上7時,然而住吉雖然從百武的參謀人員中獲悉進攻延至10月24日,但未能通知他的部隊進攻的推遲。

住吉正開打了,丸山政男的大部分還沒到位置,川口清健的右翼部隊則是往東跑偏了(這個判斷是正確的,東側的防線比較鬆動),但是這無疑引起了指揮混亂,丸山政男下令其返回原地,川口不買賬的時候,丸山臨時換帥,令東海林俊成大佐代替其職務。

如此混亂使得丸山也被迫第二次下令推遲攻擊時間到10月24日晚上7點,然而以當時的通訊,其他部隊可不一定能收到,於是,攻擊完全失去同步。

10月23日晚,住吉正方面的第四聯隊下的兩個大隊和第1獨立坦克連的9輛坦克對美軍第一輪進攻開始,結果撞到美軍防線頭破血流,死亡600人,而美軍僅僅死亡2人。

戰後日軍屍橫遍野

丸山的部隊終於於10月24日晚到達美國倫加防禦圈。不過由於日軍進展遲緩,使得美軍巡邏隊覺察到了日軍主攻方向的痕跡。美軍防線拉得很長,很難迅速調整防守計劃,但多少成功做了準備。

24號晚上,突降大雨,丟失了幾乎所有重炮,又餓着肚子的日軍被迫冒雨攻擊美軍。

之後連續2個晚上丸山的部隊對由切斯特·普勒中校指揮的第7陸戰團第1營及羅伯特·霍爾指揮的第164步兵團第3營之陣地進行了多次不成功的正面進攻。根據美軍記載,“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彈射擊對日軍“帶來了可怕的大屠殺”。

美軍的火力強度自不必說,著名戰鬥英雄約翰·巴斯隆原本率領兩個機槍小隊,然而血戰兩天後僅剩他和另外兩人,於是他帶着兩名隊員交替使用兩隻機槍和一隻手槍,殲滅日軍一箇中隊。

約翰·巴斯隆(右一)於 1943 年 5 月 21 日在澳大利亞被授予榮譽勳章

結果丸山的部隊死了1500多人,美軍僅死亡60人。打到10月26日早上8時,百武取消後續攻擊並下令他的部隊撤退。美軍看着屍橫遍野的日軍都無奈自己的對手爲何如此愚蠢。整個戰役中,日軍死亡2200餘人,而美軍僅僅死亡80人。

此戰可以說將日軍的弱點暴露地淋漓盡致:通信不暢,配合不協調,戰術極爲呆板又不重視後勤。自然在精良的美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之後,這種事情會更多地上演在太平洋的每個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