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角色泰康:錘反對票後,割肉11億
泰康割肉陽光城,成爲近年險資投資房企爲數不多幾次慘敗案例,僅次於平安深陷華夏幸福。
10月28日的那兩張反對票,引發了一連串蝴蝶效應。
戰略入股,一地雞毛
1月5日,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宣告辭職。
這位曾一手推動泰康入股陽光城的職業經理人,在此前的對賭協議中,曾承諾5年內不會離開。而在近期對內部的聲明裡,朱榮斌的字裡行間充滿了不捨。
很明顯,朱榮斌本次的離職,有着爲這場“戰略入股”鬧劇擔責的意味。
朱榮斌算是目前地產行業最知名的明星職業經理人,從碧桂園到陽光城,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本次,他的離職也伴隨着自己個人慘重的損失。
朱榮斌離職前曾兩度割肉拋售陽光城股票,這至少讓他損失了3000萬元。根據上市公司公開信息,朱榮斌在陽光城一年的薪酬爲600萬元,以其工作年限計算,合計薪酬約爲2700萬元,而在12月24日、1月5日的兩筆減持中,其拋售價格只有3元左右,相比於之前7.02元/股的增持價,意味着朱榮斌賬面上的全部年薪無法覆蓋減持帶來的虧損,更不用說他還有1000餘萬股尚未解鎖,存在3-4000萬浮虧。
2021年10月28日,在陽光城前三季度淨利潤達到29.12億的背景下,泰康派駐在陽光城的兩名董事陳奕倫、姜佳立對陽光城的三季度報告投出了反對票。
原因是,陽光城的29億淨利潤中,扣除非經常損益,實際只有8670.14萬元。泰康方面在審議報告的股東會上投反對票,稱“對於公司三季度所表現的公司經營惡化,需要得到管理層合理解釋”。
從3.58元/股到,最低2.58元,反對票之後陽光城在9個交易日,暴跌接近30%,同時經歷了股債雙殺。
另一方面,在二級市場,鮮少能看到持有重要倉位的股東直接以投票方式公開意見分歧的神操作,因爲上市公司的利空影響到股價方面,直接損失的是股東自己的持股市值。泰康的這兩張反對票,從結果上說,有着自殘的意味。
不考慮分紅的前提下,本次泰康在陽光城的浮虧,大約已經達到17億。
泰康割肉11億
2019年起,深陷債務危機、流動性困局的中民投計劃逐步退出陽光城,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尋找接盤方後,泰康被最終敲定爲股權受讓方。
2020年9月9日,上海嘉聞(中民投控股企業)與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以6.09元/股從上海嘉聞受讓13.53%陽光城股份,陽光城方面則爲泰康提供2個董事席位,並修改公司章程,保證每年現金分紅不低於可分配利潤30%。
同時,陽光城控股股東進行十年業績承諾,以2019年40.2億元爲基數,前五年承諾每年平均增長率不低於15%,且前五年累計歸母淨利潤爲340.59億元(即年平均增長率不低於18.13%)等。若未達到上市業績要求,由控股股東將差額部分補償給上市公司。
作爲業內罕見的十年期千億級資金體量對賭協議,泰康方面對入股陽光城表現得相當重視,派出任董事的陳奕倫,系泰康董事長陳東昇的親兒子。
公開資料顯示,陳奕倫,1988年生,此前歷任高盛資產管理公司(香港)分析師、泰康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監、董事、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總監、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管理部總經理等職務。
目前,陳奕倫兼任兼任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泰康拜博醫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泰康健康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泰康海外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泰康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北京泰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嘉泰弘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嘉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天津嘉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百匯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委員會成員、泰康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CEO和董事會成員、北京雙臣快運有限公司監事。
經歷了10月底反對票、陽光城一連串股債雙殺之後,12月21日,陳奕倫向陽光城提出書面辭職報告。
27日,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以9.36億元轉讓陽光城7.41%股份(3.07億)給泰禾建材。同日,泰康養老還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0.83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00%。
從本次轉讓價來看,泰康轉讓單價爲3.05元/股,合計價款約9.36億元,另一方面大宗交易減持量是8280.77萬股,總價約2.52億元。以上減持股份總計約3.9億股,按最初的入股成本6.09元/股算,總成本約23.73億元,最後減持所得11.88億元,實際割掉了11.85億元的肉。
此外,若算上泰康當前手上剩餘的3.99%股份,泰康集團整體浮虧將接近17億。
泰康在割肉之後,陽光城股價近幾個交易日已經連續回升,到1月11日午,目前價格在3.25元/股左右,較泰康的減持均價已經上漲了超過6%。
泰康養老損失慘重
折戟陽光城的背後,作爲業內已經不多的民營險企,泰康真實投資水平如何?
公開資料顯示,泰康保險集團目前註冊資本27.29億元,陳東昇通過嘉德投資持有23.77%的最大股份,成爲實際控制人。泰康保險的主要股東情況如下。
當前泰康集團的核心業務資產主要由泰康人壽、泰康資產、泰康養老、泰康在線、泰康醫養幾大部分組成,其中絕大部分資產和利潤貢獻來源於泰康人壽,根據官網披露數據,截止20年末集團整體資產達到1.13萬億,對應淨利潤237億元。從集團綜合體量來看,似乎10億級虧損依然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不過,若從投資角度細分,本次投資失敗的影響對於泰康人壽和泰康養老兩家主體單位卻有着明確不同的影響。
對於體量龐大且承載了集團主要業務的泰康人壽來說,其在資本市場的長期股權投資早已達到千億級別,且年度淨利潤也接近200億水平,僅考慮長期股投資情況下,入股陽光城佔其投資比重也不足5%,若再考慮債券、衍生工具等其他資本市場投資,相關佔比將進一步下滑。
作爲集團旗下專注養老產業的下屬公司,泰康養老此前並不會過多以戰略投資身份入股上市公司並參與經營,按意圖劃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投資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資產(代表性產品股票),或持有到期並以收本收息(債券等)爲主要目的。
資產負債表來看,2020年末泰康養老長期股權投資爲13.66億元,按其入股陽光城持有的2.05億股計算,該年末公司持有相關股票市值達到12.59億,佔長期股權投資比重超過90%,而2021年,泰康養老並未出現大規模新增投資情況,這意味着陽光城是泰康養老爲數不多也是最爲看重的一筆業務。
對於泰康養老來說,陽光城的虧損直接拉低了公司的業績。12月27日出售陽光城股份中,泰康養老按3.05元協議價轉讓收入約爲3.7億元,取當日股價高點大宗減持預計最高收入爲2.87億元,再加上分紅所得的7800萬,與入場時的12.4億成本相比,泰康養老整體虧損超過5億,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泰康養老全部淨利不過1.13億元,本次的投資失敗將直接拉低公司的整體經營水平。
而從集團整體方向來看,近年來泰康保險在資本市場的投資主要投資可分爲5大類別,合計約佔資產比重6成左右,從意圖上看,泰康集團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獲得股利分配和賺取公司成長收益爲主要目的,主動參與企業經營的行爲(對應長期股權投資)並不算多。
除去入股陽光城,泰康近年來爲市場熟知的大動作只有三個:2016年9月,泰康曾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招商公路成爲其第二大股東,標的企業於2018年初成功登陸A股市場;2017年,集團增持電梯企業江南嘉捷,後因該公司成爲360借殼標的,一度錄得17個漲停;2020年12月,泰康人壽出資7500萬美元,以基石投資者參與金科服務IPO。
另外,泰康還有部分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業務,該行爲本質上屬於對企業的融資行爲,其整體規模在集團中也並非重點。
相關收益方面,在不考慮可能會受其他業務影響的匯兌損益、其他業務收入等因素影響後,僅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項目,可以發現,在主動投資比重相對下滑的情況中,除2018年外,公司回報呈現逐年上升走勢,至2020年末已接近營收的30%。
此外,繼2021年10月人保資產遞交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申請後,同年12月末泰康放棄以事業部開展公募業務,同樣申請設立公募公司,尋求獨立的基金運作,力求進一步擴大投資影響力。
風控水平待改善
縱觀保險行業整體,過去幾年地產板塊一直是險企的重點投資領域之一,然而,隨着房地產行業遇冷,各家保險公司在已放緩在相關領域的投資步伐。除泰康集團,包括大家人壽、和諧健康在內的多家公司下半年開始都對房地產股票進行了減持,其中不乏萬科、金地等頭部地產公司。
具體來看,三季度開始大家人壽連續6輪減持金地集團,持股比例由此前的20.43%降至5.43%,在減持金地集團同時,大家人壽還多次拋售金融街,持股比例由14.1%下滑到10.11%。此外,和諧健康也在同一時間減持了金融街股票。
從險企年內投資地產股的收益上來說,以最具代表性的平安保險爲例,其重倉的華夏幸福由於此前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被動減持,平安目前已成爲其第一大股東,但在回報方面,因華夏幸福債務爆雷,三季度平安公允價值爆虧182億,直接將公司的利潤拉低了近2個百分點。
除了房地產公司自身的風險正在勸退險資,政策導向方面同樣也對房企呈收緊態勢,2021年12月30日晚,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要求險企不得將投資性房地產的評估增值計入實際資本,進一步遏制資金流向相關產業。
關於未來的投資方向,部分保險公司表示,低估值與安全邊際將成爲未來行業在權益投資中着重關注的領域,以低估值、高股息的藍籌股和科技、醫藥等具有長期競爭力的企業將成爲主要投資領域。
在內部的風控環節上,泰康同樣需要加強經營管控。近年來,泰康曾多次因內控不嚴多次被罰,僅在2020年,公司就因騙保、代簽等被十次採取監管措施,此外,旗下泰康養老更是兩度被爆出高管免職後依然正常履職新聞。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裡,泰康人壽重慶、青海分公司又分別因內控不到位、編制虛假材料等被處30萬、15萬罰金。
作者:時浩,常駐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