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源頭在中亞 科學家分析DNA解開675年謎團

歷史學家數世紀來對黑死病源頭爭論不休;但現在,靠着14世紀古墓地中的幾塊刻字墓碑,以及從墓地遺骸取得的基因資料,研究人員終於找出解開這個長年謎團的具體答案。(圖/路透社)

科學家最近透過DNA分析,發現中世紀肆虐歐亞非大陸的黑死病(Black Death),源自今天的中亞吉爾吉斯。黑死病在14世紀中期傳到歐洲,7年間造成歐洲半數人口死亡。

法新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歷史學家數世紀來對黑死病源頭爭論不休;但現在,靠着14世紀古墓地中的幾塊刻字墓碑,以及從墓地遺骸取得的基因資料,研究人員終於找出解開這個長年謎團的具體答案。

團隊成員、歷史學家斯拉溫(Philip Slavin)表示:「我們實際上平息了數百年來關於黑死病起源的爭議。」

黑死病是肆虐近500年、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開端,據估計,在從1346至1353年的短短8年間,黑死病造成歐洲、中東和非洲多達60%人口死亡。

「一直爲黑死病深深着迷的」蘇格蘭史特林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副教授斯拉溫,在1890年1篇描述現在吉爾吉斯北部古代墓地的作品中,發現了有趣的線索。

那篇文章指出,1338至39年間這個墓地下葬數量激增,且有幾塊墓碑碑文刻着「死於瘟疫」。

斯拉溫告訴記者:「有1、2年死亡率過高,顯示那裡發生了一些不正常事情。」

「這不只是任何1年而已,1338年和1339年是黑死病發生前的7、8年。」

這是1個線索,但因爲沒能確定下葬者的死因,就也只是1個線索而已。

因此,斯拉溫與古DNA專家合作,從埋在該墓地的其中 7人的牙齒中抽取DNA。

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ebingen)研究員、這份研究的作者斯比羅(Maria Spyrou)表示,由於牙齒含有許多血管,研究人員「有很大機會找到可能導致這些人死亡的血源性病原體」。

擷取和定序之後,再將這些DNA與數千個微生物基因組的資料庫進行比對。

斯比羅說:「我們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她說,DNA還顯示「特徵性損傷模式」,顯示「我們正在處理的是這個古人死亡時攜帶的感染」。

黑死病的爆發,與囓齒動物身上跳蚤攜帶的鼠疫菌株突然發生分歧的「大霹靂」事件有關。科學家們認爲這可能早在10世紀就已發生,但無法確定日期。

研究團隊費力地以樣本重建鼠疫桿菌基因組,並在上述遺傳分歧發生前就存在的墓地中,發現這種菌株。

團隊發現,現在生活在該地區的囓齒動物也攜帶同樣的古老菌株,因此認爲所謂的「大霹靂」,必定是在黑死病發生前的一個很短時間內,出現在該地區的某個地方。

未參與該研究的紐西蘭奧塔戈大學(Otago University)副教授奈浦(Michael Knapp)表示,這份研究樣本量小,必定有其侷限,「來自更多人、時間和地區的數據…會有助釐清這些數據的真正含義」。

但奈浦承認可能很難找到額外樣本,也稱許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

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古遺傳學家瓦瑟夫(Sally Wasef)則說,這份研究爲解開其他古代科學謎團提供了希望,「讓人知道強大的古代微生物DNA復原有助找出證據,解開長年的爭論」。

研究結果發表於昨天出刊的「自然」(Nature)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