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遇見大運河丨運河兩岸的人間煙火

來源:荔枝新聞

湯湯運河水,兩岸皆人家。千百年來,大運河滋養着兩岸的城市與人民,見證了無數動人的人間煙火。

八朝古都開封,曾是北宋的國都,時稱東京。《東京夢華錄》裡用“八荒爭湊,萬國鹹通” 來描述這座當時影響深遠的國際都會。

開封的興盛離不開運河。開封古稱汴州,以汴河得名,汴河,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一環,北宋時期是通往京城的黃金水道,幾乎供給整個京城的物資給養需求。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堪稱現存最古老的大運河圖卷。這幅描繪北宋末期都城開封城市景觀的畫作全長525釐米,其中汴河就佔了240釐米。畫面中,汴河上停泊着很多船隻,展現了當時汴河繁忙的水運情景。

《清明上河圖》還記錄了當時都城人們的生活:汴河兩岸的人流熙熙攘攘,街道兩旁的房屋疏密有致,隨處可見自由交易與悠閒自得的市民。北宋時的開封,是後來大規模城市夜市的起源地。因爲不再“宵禁”與開放性的街市制度,豐富的夜生活開始成爲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創造了燦爛的物質和精神文化。

開封這座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運河。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氾濫,在今天開封城下約3-14米範圍內,自上而下疊壓着清代開封城、明代開封城、金代汴京城、五代及北宋東京城、唐代汴州城、戰國魏都大梁城6座古代城池,形成了獨特的“城摞城”歷史奇觀。

在單霽翔看來,“這個城市屢毀屢建,但人們還是不離開這塊土地,可能這就跟大運河有關。應該說這條河也在不斷地改變着人們的命運,改變城市的命運。”

運河水不僅造就了璀璨繁華的八朝古都開封,也孕育了“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江南水韻。

地處京杭古運河西側澹臺湖口的蘇州寶帶橋,始建於唐朝,是中國現存最長的古代聯拱石橋,也是大運河的重要文化遺產點,它與不遠處的現代橋樑交相輝映,串聯起了大運河的古韻今生。

在蘇州段的運河遺產中,位於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享有獨特的地位。平江連漕運,河岸盡繁華。依託縱橫交錯的河道,明清時期,這裡曾是江南重要的糧食倉儲中心、漕運集散地和起運地,是展示蘇州古城傳統民居、歷史環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實的核心區,也是大運河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今天的平江路,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文化的最佳縮影。千年古道傍河而走,橋下是靜靜流淌着的古運河水,河道中時不時有船孃撐着搖櫓船駛過。在縱橫交錯的幽深街巷中,在鱗次櫛比的傳統建築間,河道、小橋、民居、寺觀共同描繪出蘇州城市的風貌,彰顯出獨屬江南的溫潤氣質。而在兩岸林立的店鋪坊間,挑選一條蘇繡絲巾,聽一曲蘇州評彈,體驗一回桃花塢年畫的製作,正在成爲居民遊客們日漸追捧的新興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