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不延役 如何備援AI爆發?

經濟部長郭智輝上週與媒體茶敘,提到未來數年電都夠用,但二○二七年後若人工智慧(AI)發展出現爆發性成長,在用電需求陡升的情況下,會以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因應,同時將核三作爲備援。

經長的不缺電說法源於臺電。資料顯示,二○二四年至二○二五年新增機組裝置容量爲八三三點三萬瓩,除役機組裝置容量爲五九七點二萬瓩,由於新增容量高出除役容量甚多,因此沒有電不夠用的問題。從系統容量來看,新增確實高於除役。

但郭部長可能不知道,今、明兩年電力系統裝置容量充裕,不代表就可提供充裕電力。規畫中的新增機組全數爲燃氣機組,而現有天然氣接收站(一接與二接)已無法再擴充營運量能,新設天然氣接收站(三、四、五接)工程歷經延宕,皆未加入營運,屆時必將陷入無氣可發電的窘境。臺電的短期解方僅有燃煤機組延役,一是麥寮一號機延役至明年底,二是興達三、四號機今年底停轉不除役,改爲備用機組。供電若真無虞,就不必做此安排。

郭還說AI產業快速發展衍生的大量用電需求,會以擴充再生能源因應,其中的關鍵考量自然是無碳電力,但這句話從一位科技人口中說出,實在令人錯愕。首先,AI產業不是未來唯一的用電巨獸,半導體產業(例如臺積電、日月光)的擴廠與擴產、電動運輸載具數量的持續增加,都將導致全臺用電量大幅成長,這是眼前正在發生的現實,不必等到二○二七年。其次,我國再生能源的光電與風電兩大主力,都是無法接受調度的不可控電力,但AI與半導體產業,用電卻都有穩定不中斷的嚴格要求。未來真要擴大再生能源發展,選項僅剩可作爲基載的慣常水力與地熱,偏偏慣常水力發展已飽和、地熱開發龜速且近乎停滯,前述產業新增的穩定無碳電力需求,在覈電退場後,幾可確定無法獲得滿足。

不過,郭也預留了一條退路並補充說道,在新增用電量超出再生能源供電量的情境下,會以核三當作備援。其言下之意是對再生能源並無百分之百的信心度,因而不打算讓核三在執照到期後立即除役,保留日後重啓的可能性。必須特別提醒經長,要讓執照到期但作爲備用的核電機組重啓,必須先提出執照更新的申請,接着進行必要的安檢與測試,並取得管制機關的延役許可。之後,機組方能保持停機待命並等待重啓運轉,一旦機組進入除役流程,便很難於短時間內重啓,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爲經長口中的備援。

夏季用電高峰將至,主計總處發佈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爲三點九四%,景氣回溫勢必帶動用電成長,臺電因而評估今夏的尖峰用電量將創歷史新高。令人憂心的是,經長擔心的全臺用電量飆升,或許今年便會出現,與其期待再生能源神速擴張,不如立即務實推動核電延役。先解燃眉之急,再來重新思考非核的可行性,才能讓企業與民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