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牟搶佔汽車產業“智”高點
河南日報記者 齊亞瓊
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爲鄭州的“新特產”。15秒下線一個無刷電機,1分鐘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河南跑出新“汽”勢的背後,是不斷迭代的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含智量”。
12月9日,記者走進中牟縣汽車配套產業項目一線,在全力衝刺四季度的火熱建設現場,感受經濟大省挑大樑,汽車產業從零部件到整車檢測、搶跑“智”高點的拼勁和幹勁。
位於中牟高新區的鄭州飛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注塑產線、無刷電機自動化產線等車間正在滿負荷運轉,機器轟鳴中,一筆筆新能源電子產品訂單按下衝刺“快捷鍵”。“15秒下線一個無刷電機,年產能138.2萬個。”該公司行政副總經理李旭洋介紹,自11月份以來,集成類訂單爆發式增長,預計2025年將組裝產品25萬臺,實現產值2億元。
隨着飛龍汽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CNAS實驗室相繼建立,這家企業是傳統制造的堅守者,更是科技創新的先行軍。在該公司淨化車間精益生產線上,一派“智”造盛景:機器人手臂“舞動”上料,年產能30萬臺集成模塊的全自動生產線上,僅需配置1名工程師“守護”生產數據即可拉滿“進度條”。從小小的塑料顆粒變成一個個元器件,新能源汽車部件從“0”到“1”的智造蝶變在此具象化。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牽動着市場的神經。這幾天,鄭州比克電池有限公司正忙着安裝調試半固態鋰電池項目生產線。半固態鋰電池被譽爲名副其實的能量“黑科技”,安全性高,可實現快速充放電。該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半固態鋰電池屬於行業新興前端研究,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加速破局。”目前,多款新產品已通過安全性測試,走出實驗室準備量產。
實驗室的“花朵”能不能走向市場,要經歷千錘百煉的過關測試。“河南造”的整車下線後,在“家門口”就能蓋上國字號檢測認證的合格證。
位於中牟的鄭州機動車質量檢測認證技術公共技術平臺國家機動車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上海)鄭州基地試驗區,來自宇通客車、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等多家企業的零部件及整車正進行着各種嚴苛的性能檢測。臨近年底,碰撞試驗室、新能源實驗室、零部件實驗室等7大類綜合強檢實驗室及配套設施的工作人員正鉚足幹勁“向前衝”。“這裡擁有國內最大的10米法整車暗室和國內首個專用四軸八輪獨立驅動轉轂。”該公司業務技術部部長趙昊介紹。
與這些實驗室一路之隔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基地內,建設了雨霧模擬測試區、城市功能測試區等8大主要測試場景功能區及智能網聯大數據平臺。在這裡,一個不起眼的“模特”也身懷絕技、“含智量”十足。趙昊說,“模特”坐在不同駕駛座上,體內的幾十個傳感器分佈也不同,目的是精準測出碰撞對乘客的傷害數據。
曾經的荒地小鎮,如今漸成汽車產業的創新高地。在中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入駐有鄭州日產、紅宇專汽、比克電池、鄭州飛龍等300多家制造業企業,已形成集“技術研發—整車製造及零部件生產—汽車後市場服務”於一體的全汽車產業鏈條。
在鄭州、開封之間“窪地崛起”,搶佔汽車產業“智”高點,中牟正在“搶跑”。
記者手記
1800多年前,中牟是官渡之戰發生地,留下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千古詩篇。穿越歷史風雲,從“智”取到“智”造,這裡從不缺少智慧的種子。就像誰也不會想到,曾經那個盛產大蒜、西瓜的農業大縣已蝶變爲文旅強縣,未來,更多的奇妙變化要發生。從“零”到整,“落地一個項目,引來一批企業”的聯動效應正在凸顯。
“搶跑”的中牟,正在成爲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搶灘”的熱土。
放眼鄭州,目前已經聚集了比亞迪、宇通客車、鄭州日產等7家汽車企業和200多家配套企業。正如鄭州市市長何雄所說,2025年,鄭州市整車產能力爭達到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汽車零部件企業突破500家,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60%以上。
正可謂,“汽”象萬千新圖景,產業謀劃“鄭”當時。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