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光山縣 享豫南「魚米之鄉」美譽

光山空氣好,享譽「光山藍」。 圖/聯合報系河南信陽傳真

光山縣位於信陽市中部,周朝始稱弦國,隋文帝開皇18年,更名爲光山。是北宋政治、文學、史學家司馬光出生地。境內淨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始祖庭,另有紫水塔歷史古蹟,以及大蘇山、五嶽湖等自然景觀。是大陸名茶之鄉、中國產糧大縣,有豫南「魚米之鄉」美稱。空氣品質優良,「光山藍」享譽中原。

智慧之鄉光山,素有崇文重教傳統,元代狀元龔友福和清代名宦鴻儒胡煦、胡季堂父子久負盛名。司馬光故居景區位於城區正大街,爲四合院落。宋真宗天喜三年,司馬光出生於此。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擔任光山縣令,便給他取名「光」。兒時一羣小朋友玩耍,其中一孩失足跌入水甕,大夥都嚇跑,只有司馬光情急生智,搬起大石砸破水甕,救出小孩,即「司馬光砸缸」故事。

大陸國家級非遺,光山花鼓戲。 圖/聯合報系河南信陽傳真

淨居寺位於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素有「九龍捧聖,四水歸池。」之奇、12景觀的幽妙。高僧慧思、智𫖮名冠禪宗,史稱二聖。蘇東坡、陳季常、黃庭堅相會於此,頌爲三賢。寺前有五株古柏,一棵千年銀杏,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宋真宗題名「敕賜梵天寺」匾額仍嵌在門頭上,另存有歷代學者所題詩賦碑刻30餘塊,尤以「宋蘇軾遊淨居寺詩並敘」碑最爲珍貴。

始建於明末的紫水塔,坐落在縣城東門外,因瀕臨紫水河而得名。當時此地常淹大水,便修塔壓海眼,鎮住洪水。紫水塔爲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27米。塔身高聳,仰凌碧空。既有南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塔的莊重勁秀。世人常以「紫水弦山」來象徵光山。

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光山花鼓戲,起源於清代,由豫南民間小調、山歌、歌舞、小戲融合楚劇、黃梅戲的唱腔,同時吸收漢劇、曲劇的藝術特點,先後經歷花會玩燈、打五件、打三件、地燈班以及花鼓班五個發展階段。光山花鼓戲以演生活小戲見長,每班七人,一人分飾多角,演員需熟悉武場,講究唱、念、做、舞,分爲連臺戲、本戲、墊臺戲、饒戲四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