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省會,從開封、保定變成鄭州、石家莊,原因可能在這

與河南省把省會從開封搬遷到鄭州類似,河北省省會從保定變爲石家莊,同樣也是全方位考量的必然結果,更是馬太效應發揮作用的典型案例。

從元朝開始,歷經明清民國,除抗戰期間因開封淪陷,河南省會曾短暫遷往洛陽、盧氏縣等地外,開封一直是河南行省或省的治所所在,也就是省會。直到1954年,河南省政府才由開封遷往鄭州。

而河北省在明清時期分別被稱爲北直隸、直隸省,保定成爲直隸省的省會則在康熙初年,此後先後成爲直隸巡撫、直隸總督府所在。1968年,河北省會正式從保定搬遷到了石家莊。

與開封、保定相比,鄭州、石家莊無疑算是後起之秀。鄭州市於1948年解放後才第一次設市,此前爲鄭縣,石門(石家莊)首次設市雖說比鄭州早,也不過是1925年的事情,此前爲石家莊村。

那麼問題就來了,原本各自省內的小老弟石家莊、鄭州,爲何被選爲省會,一躍成爲河北、河南的帶頭大哥了呢?

兩座火車拉來的城市,趕上了“鐵路爲王”的東風

明清時期甚至民國初年,交通基本以公路爲主,由於長時間成爲省會,圍繞保定、開封自然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官道官驛,這種便捷優勢自非石家莊、鄭州這倆當時的“小兄弟”所能媲美。

但隨着鐵路的興建及火車的投入運營,石家莊成爲平漢路、正太路(石太路)的交叉點,鄭州成爲平漢路、隴海線的匯合點,雙雙成爲當時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二。

這種情況下,石家莊、鄭州與省內甚至外省的連接變得極爲便捷,同時還因爲發生虹吸反應,更多的人口、資金、資源都源源不斷地聚集了過來。火車拉來的,不僅是貨物和客流,還有滾雪球般變大的城市規模和財富體量。

從某種程度上說,石家莊取代保定成爲省會,與鄭州取代開封一樣,都是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鐵路)替代相對落後生產方式(公路)的必然進化結果。

當前鄭州之所以更爲高歌猛進,依然是更爲先進的生產方式(高鐵樞紐、航運樞紐)迭代作用的自然產物。

兩座輻射力更強的城市,取代了“偏安一方”的城市

從地圖上看我們可以明顯發現,河北北部、東部城市羣更爲臨近京津都市圈,各方面的銜接也都十分順暢。

把河北省會從也靠近京津的保定南移到石家莊,更利於輻射帶動冀中、冀南等地經濟發展,在大的京津冀核心經濟圈內部再打造出以石家莊爲中心的次級經濟圈。

河南的情況雖有不同,但與河北也有共通點:相對“偏安”豫東的開封,從地理及經濟的輻射力上說,地處豫中的鄭州要更爲合理很多。

無論是豫北、豫西、豫南還是豫東,距離鄭州目前都在三個小時車程之內,這種優勢是開封所無法比擬的。

再者,石家莊與山西、河南等省城市的連接便利度,可能也是成爲省會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畢竟,當年的正太(石太)鐵路,承擔着當年極爲重要的西煤東輸的重任。

石家莊、鄭州的成爲省會,即是自然選擇,亦是人爲選擇。不過從結果上看,這種選擇都帶來了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