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綠色農牧產業撐起農民“錢袋子”
張家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農牧交錯區,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是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天然工廠”。
“推動綠色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舉措。”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鵬表示。
近年來,張家口市按照“穩糧、興草、精菜、壯特、優牧、強果”的農業發展思路,培育形成了優質雜糧、馬鈴薯、錯季蔬菜等10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羣。
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3年,該市農林牧漁總產值由484.9億元提高到580.8億元,年均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166元提高到18552元,年均增長9.4%。從2017年到2023年,張家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7年居全省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該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35.7億元,同比增長5.0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15793元,同比增長7.2%。
綠色農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12月10日,沽源縣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藜麥加工車間生產線上一派忙碌景象。加工好的藜麥進行定量封裝後,將走上各大電商的銷售平臺。該公司是一家藜麥產業全產業鏈企業,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年加工能力達5000噸。“今年行情不錯,藜麥原料價格達每斤4.5元。”該公司總經理向永剛介紹,現在是加工銷售的高峰期,市場情況較爲穩定。
沽源縣平均海拔超過1500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藜麥的理想種植區。目前,當地藜麥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有14個藜麥種植基地,輻射60多個村莊3200餘種植戶。一條涵蓋藜麥品種選育、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已基本形成。
“近年來,張家口的雜糧產業發展勢頭很足,在種植面積、產量等方面,攬下多個全省甚至全國第一。”鄭鵬介紹,目前,該市燕麥種植面積穩定在180萬畝,產量13.6萬噸,居全省第一;繁種面積7萬畝,居全國第一。鮮食玉米年加工量6億多穗,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該市常年制種基地面積1.2萬畝,制種產量300萬公斤,制種面積、育種水平居全省第一。“張雜谷”育種技術國內首創,育種水平世界領先,制種面積0.95萬畝,居全國第一。
除此之外,“張雜谷”在全國18個省(自治區)推廣種植面積4000多萬畝,佔全國穀子種植總面積的59.73%,並已逐步發展成爲壩上旱作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蔚縣貢米、張北莜麥、陽原鸚哥綠豆、萬全糯玉米等11類產品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或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
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鄭鵬說,張家口是國家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20萬畝左右,產量300萬噸,是國內領先的馬鈴薯種植、加工和繁育基地。
“我們擁有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薯企業、亞洲最大的薯條生產企業,以及全國唯一的馬鈴薯全粉出口企業。可以說,馬鈴薯全產業鏈已經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鄭鵬介紹,該市年加工馬鈴薯70萬噸,薯條產能25萬噸,遠銷20多個國家,薯條出口總量國內佔比達82%。
蔬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該市蔬菜種植面積保持在130萬畝左右,產量達560萬噸,其中設施農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近30萬畝。該市還與北京共建了23家環京蔬菜生產基地,認定8家“河北淨菜”生產示範基地。
該市中藥材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主要品種有柴胡、知母、赤芍等30多個品類,是款冬花、知母、赤芍、金蓮花、柴胡等藥材的全國重要種植基地。食用菌栽培面積、產量分別達0.6萬畝、4.2萬噸,主要有香菇、香口蘑等10多個品種,享有全國“口蘑之鄉”“食用菌之鄉”之稱。
葡萄種植面積保持在13.5萬畝,總產量達到24萬噸,規模和產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現有葡萄酒企業47家,年生產能力12萬噸,擁有長城、桑乾等101個品牌的葡萄酒產品。懷來縣被命名爲“中國葡萄酒之鄉”、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沙城葡萄酒”成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納入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首批互認清單。
畜牧業走上綠色高效發展道路
“在我們的牧場,每頭牛脖子上都有一個‘項圈’,可以視爲是奶牛生理指標以及活動情況的數據採集器。”12月11日,現代牧業(張家口)有限公司信息處負責人郭偉傑介紹,通過“項圈”,整個牧場每一頭奶牛的呼吸、反芻、發情以及每天的活動情況等相關指標,都會第一時間被採集。在此基礎上,系統將自動推算奶牛的整體健康狀況,並以此爲後續的飼養、繁育等提供參考。而“項圈”技術的應用,僅是該企業智慧農場建設的模塊之一。
據瞭解,近年來,現代牧業(張家口)有限公司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牧場,實現精準飼餵管理、奶廳信息自動採集分析和管理、牛隻自動識別稱重等一系列流程化、數字化管理,並通過大數據技術指導和優化生產,極大地提升了生產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了全產業鏈生產過程的全面監管。
“張家口是奶業大市,該市堅持把生鮮乳及乳製品的質量安全作爲奶業發展的生命線。生鮮乳的生產實現了從上游養殖到中游運輸,再到下游生產共24道關口的全過程監管,確保每一滴奶的質量安全,全市連續9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保持100%。”鄭鵬介紹,目前,該市的奶牛養殖場實現了TMR(全混合日糧)飼餵技術、分羣養殖管理、人工授精技術、全株青貯技術應用全覆蓋。
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市奶牛存欄25.98萬頭,奶產量91.91萬噸。乳品加工企業11家,年實際處理生鮮乳100萬噸左右。其中液態奶加工企業6家,產品主要有特侖蘇、金典、安慕希等品牌液態奶;乳粉加工企業5家,主要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全脂乳粉、奶茶粉等。該市已形成以蒙牛、伊利爲代表的高端液態奶產業集羣和以君樂寶旗幟乳業爲核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業集羣。
在飼草加工領域,該市建成飼草加工企業24家,年加工牧草46萬噸。“我們組建了市級奶牛良種繁育中心,各縣區成立了奶牛良種繁育綜合服務站,各養殖場均設立了配種室並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奶牛良繁三級網絡體系已經形成。”鄭鵬表示。
在生豬養殖領域,截至今年三季度,該市生豬存欄117.73萬頭,規模化種豬企業逐步形成完整的種豬繁育體系,生豬產業不斷優化升級。有中糧家佳康、蔚縣四方紅、大紅門科技、瑞邦等生豬養殖龍頭企業23家,生豬屠宰加工龍頭企業5家。
草原肉業獨樹一幟。截至今年三季度,該市肉牛存欄32.22萬頭、肉羊存欄206.5萬隻。現有肉牛、肉羊養殖龍頭企業11家,屠宰加工龍頭企業16家。以華田牧業、盛達興、張北祥雲等爲龍頭的肉牛、肉羊產業鏈條初具規模。
張家口處於京津冀蛋雞產業發展核心區,擁有京津3000多萬高消費羣體的巨大消費市場。產品的新鮮程度、便捷的運輸及可控運輸成本,使這裡的蛋雞產業具有較強競爭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市蛋雞存欄1097.44萬隻,有規模養殖場78家、養殖龍頭企業6家。肉雞出欄2606.45萬隻,有規模養殖場15家、加工龍頭企業2家。
“作爲全市主導產業之一,綠色農牧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穩基本、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壓艙石’。”鄭鵬介紹,下一步,全市將立足十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羣,以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比較優勢爲基礎,以“一縣一業”“多縣一帶”的發展思路,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科技創新,打造特色鮮明、優勢聚集、產業融合的農業強市,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原標題:張家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七年居全省第一)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