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劭文妻子曝女兒遭遇校園霸凌,讀了其爆料文,網友很是懷疑

近日,郝劭文的妻子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自己的女兒在學校遭遇了霸凌。然而,這篇文章的真實性卻受到了網友的廣泛質疑。

文章的大致內容是,在與孩子親密相處一週後的某個夜晚,女兒告訴了媽媽學校的一些事,媽媽下結論,女兒被霸凌了。夫妻倆相信學校會處理好,於是教女兒“反霸凌”,鼓起女兒積極面對的勇氣,照常送女兒去上學。沒有想到,校方多人和女兒面談,告訴孩子“這是一種朋友之間的遊戲”。

林寧瑞覺得很不平,認爲,這是校方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之上,在鼓勵校園霸凌。林寧瑞反思,分享了一個教訓:與孩子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很重要,有了信任纔會有真正的溝通,孩子才願意把好的壞的都分享告訴我們。表示,抵制學校的“二次傷害行爲”。

您讀完是什麼感覺?對,作爲家長,被代入了林寧瑞講的故事中,是感到莫名的憤怒。但是,請您找一下,她家的女兒受到了什麼霸凌?您能找出來嗎?

相信您也是一臉茫然!

找出她家的女兒受到什麼“霸凌”,這非常重要。

畢竟,孩子之間的互動,可能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不同的解讀。有時候,孩子之間的推搡可能只是無意的行爲,但在被推搡的孩子或者其家長看來,這可能被解讀爲霸凌行爲。因此,在判斷是否爲霸凌行爲時,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

校園霸凌是一個極其複雜和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孩子的行爲、言語、情緒以及受害者的感受等多個方面。我們不能僅憑一面之詞就做出判斷,更不能因爲某個人的身份或職業,而信其言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保持客觀和公正的態度,以事實爲依據來進行判斷。而老師,則是判斷是否校園霸凌比較專業的人。

對於郝劭文妻子的文章,有網友認爲她在誇大事實,甚至懷疑她是在利用自己的公衆人物身份來博取關注。然而,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她的言論中存在一定的真實性。至少,其把學校給孩子做心理疏導,看成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很憤怒的情緒或是真實的。

從其文章描述看,該事件是發生在同學之間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發生在學生之間的“學生欺凌”,有一個定義: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爲。

“惡意蓄意”還是“無意”,非常關鍵。

教育人看不出郝劭文妻子中的“霸凌”是什麼情節,也不知道她爲何忽視掉情節的描述,但是,我敢肯定,她一定沒有讀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教育人結語

校園霸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很容易激起家長的憤怒。但是,校園霸凌的認定,有其基本標準,就是未保法中的定義。

郝邵文妻子的文章,告訴我們,校園霸凌的宣傳和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還要讓家長理解,學會判斷,不然,家長自己判斷不準,給你學校來一個小作文,影響就大了。

蕭山區未保辦已經發通報了,將要進行進一步調查,您認爲會是不是“欺凌”?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