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菌量百億千億,代工成本卻低至幾毛!爆火的益生菌正在坑你的錢
出品|眼健爲實
作者|陳真真
1、益生菌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火爆,宣傳各種各樣的“神奇”功效,但多爲普通食品。
2、只有當食品中存在活的益生菌,且在保質期內保證足夠活菌量的食品才能被稱爲“益生菌食品”,但衆多益生菌產品標示混亂、活菌含量成謎。
3、絕大多數益生菌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種輔助作用,而非直接的治療作用,大家不要輕信某些非相關專業的“專家”或網絡大V的推薦。
“每天一坐就是一整天,私處不適,無法安心工作,你就來這款蔓越莓女性益生菌啊姐妹們,50億活菌,株株都是活的啊,多重守護私處健康,三個月你一定能看到效果。”在直播間,主播正在介紹一款益生菌固體飲料。
小穎向眼健爲實透露,她正好有私處瘙癢的困擾,在主播賣力的推薦下,她既擔心高價買來無效商品,又想着這款益生菌固體飲料應該比藥物的副作用小,所以猶豫着到底要不要下單。
筆者發現,市場上打着益生菌“名號”的產品層出不窮,不少商家在宣傳時也重點推銷益生菌產品的功效,比如減肥、護膚、呵護私處、降尿酸等等。很多消費者對益生菌產品存在一定的認知盲區,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陷阱”。
根據小穎的描述,筆者在電商平臺找到了售賣此款產品的商家,據客服介紹,蔓越莓益生菌屬於食品,安全無副作用,可以緩解陰道炎、白帶異常、泌尿系統感染等多種婦科問題。
不是藥勝似藥,沒有副作用,從根本上提高私處防禦力,商家宣傳的這些賣點幾乎都能戳到女性心坎兒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益生菌產品並不是獲得“藍帽子”標誌的保健食品(我們常說的保健品),而是普通食品。根據《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第十八條,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具有保健作用。並且,我國《廣告法》規定,即使是保健食品,廣告也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能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爲保障健康所必需。
商家所說的“口服益生菌能調節女性私處菌羣”可信度究竟有多少?一位三甲醫院的婦產科主任醫師告訴筆者,如果患者有陰道炎症,口服益生菌一般沒有治療效果。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2015年的《陰道炎診療指南中》特別提到,口服益生菌不能改變陰道的菌羣,尚無研究支持益生菌可作爲替代或輔助方法治療陰道炎。
普通食品當作保健品甚至藥品,在電商平臺公開誇大宣傳功效,實屬違規違法。令人無奈的是,這並不是個例。
早在2021年9月,養樂多關聯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因宣傳益生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等被罰款45萬元。
除了在電商平臺營造噱頭,益生菌產品還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搖身變成矇騙老年人的“神藥”。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海淀警方曾打掉一個詐騙團伙,該團伙成員以保健品促銷員的身份進行免費“健康講座”,向老人宣稱他們賣的益生菌膠囊可以溶血栓、降血脂。在他們的鼓吹引導下,老人先後花六萬餘元購買了相關產品,服用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據嫌疑人交代,這些益生菌膠囊成本只有十幾元,且根本不具有治病功效,卻賣到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高價。
目前公認權威的益生菌的定義,是2001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即當攝入足夠數量時,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因此,只有當食品中存在活的益生菌,且在保質期內保證足夠活菌量的食品才能被稱爲“益生菌食品”。
根據《食品用益生菌通則》,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應標示菌種的中文名稱和菌株號;應標示在保質期內的益生菌活菌數量,推薦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數量≥1000萬 CFU/g(mL);不含活菌(益生菌)的產品,不應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菌種(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等效名稱命名。
作爲團體標準,《食品用益生菌通則》並不具有強制性,但其中的種種要求有利於推動益生菌行業規範化發展。
益生菌具有三個不同的限定詞:屬、種、菌株。益生菌種類繁多,同一益生菌菌種包含多個菌株,單個菌株的獲得需要經過機構篩選、認可,纔會被授予菌株號(益生菌名稱後面的一串字母和數字)並最終應用於產品中。比如植物乳桿菌299v,植物乳桿菌是乳酸菌屬的一個菌種,而299v則是菌株號。
筆者查看了衆多所謂的益生菌產品,發現益生菌含量標註比較混亂。一款益生菌軟糖的配料表顯示,產品添加了凝結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兩個菌種,但未標示相應的菌株號。
還有一款益生菌發酵乳僅標註了出廠時的活菌添加量,針對“產品不冷藏的話,活菌量會不會降低很多”這一問題,A店鋪的客服表示,產品需要冷藏保存,活菌數量是可以保證的。B店鋪的客服則表示,無法保證保質期內的產品的活菌量是否與出廠時一致。
筆者查詢資料並諮詢專業人士得知,活的益生菌對環境要求比較苛刻。從生產、包裝到儲運,太熱不行、太溼不行,要精確地把控各個環節中的參數,維持適宜益生菌存活的條件,才能保持高活菌率。而在經過漫長的銷售環節之後,究竟還有多少活性益生菌能進入消費者的腸胃,可以說是個未知數。此外,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也曾表示,要想讓益生菌發揮作用,必須保證進入腸道的益生菌是活着的,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市售的絕大多數益生菌產品很難滿足這些條件。
筆者還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某些益生菌食品爲滅活益生菌,商品詳情頁顯示“滅活益生菌保留了有益菌的原有特性,還不受溫度環境的影響”。
既能解決益生菌的生存問題,又能保留益生菌的功效,滅活益生菌似乎比活菌更牛?對此,內蒙古農業大學張和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滅活益生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益生菌應當是活菌,如果產品標示了“殺菌型”或“經過滅活處理”等字樣,則產品不含有活菌,不屬於真正的益生菌產品。
筆者注意到,在1688、愛採購等平臺,益生菌產品代加工的信息有很多。
在愛採購平臺,筆者以電商銷售的身份諮詢益生菌代加工的價格,有代工廠客服表示,代加工起碼三千盒起,量大更優惠,可以根據需求,自由定製菌株和外包裝。此外,客服提供的報價單顯示,一款代工生產的益生菌產品一盒裡有10小袋,每袋5克,原料生產成本6毛錢,每盒的成本不到8元。客服表示,根據添加的菌株規格,價格也不太一樣,每盒的成本一般在5元到8元之間,如果賣得好的話,可以賣到五六十元一盒。
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低端代工品牌涌入益生菌市場帶來了產品的同質化,隨之而來的價格戰讓部分代工品牌盲目降低成本,這就導致產品品質難以保證。
“我在網上買了一盒益生菌黑咖啡,但收到的實物配料表裡只有速溶咖啡粉,根本沒有益生菌,問了商家,商家辯解說咖啡裡確實是含有益生菌的,只是配料表上沒有寫,挺無語的,就投訴了。”小柳向筆者吐槽自己購買益生菌產品的經歷。
筆者在某投訴平臺檢索關鍵詞“益生菌”,發現有不少消費者投訴多個益生菌產品,涉及產品破損、有異物、沒有效果甚至非法添加嬰幼兒禁用的益生菌等等。
不少廠商在廣告宣傳中打擦邊球、製造“養生焦慮”,營造出一種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誤解,由此頻發行業亂象。消費者也要多瞭解益生菌相關知識,不要輕信某些非相關專業的“專家”、網絡大V的推薦,不要過分期待益生菌保健品或食品在治療疾病中所能發揮出的作用。
本文受訪者均爲化名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http://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_5647620.htm
[2]《食品標識管理規定》
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10/18/content_779137.htm
[3] 是否需要陰道益生菌?
https://lifehacker.com/are-vaginal-probiotics-necessary-1835702329
[4]Scarlett Puebla-Barragan,Gregor Reid.Probiotics in Cosmetic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Trends and Challenges.Molecules.2021Mar;26(5):1249.Published online 2021 Feb 26.doi: 10.3390/molecules26051249
[5]老人數萬元購“益生菌”,病情反加重!北京警方打掉一詐騙團伙
https://bj.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Share/5b1a1310e4b03aa54d764015/AP62e270dee4b0f80526930c56.html
[6]《食品用益生菌通則》
https://www.cifst.org.cn/uploads/file/20220616/1655343153183980.pdf
[7] 益生菌產業發展迅猛 標準問題亟待解決
http://www.cb.com.cn/index/show/bzyc/cv/cv135162381648
[8]《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
http://www.nhc.gov.cn/sps/s7892/202208/1d6c229d6f744b35827e98161c146afb.shtml
[9]《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級規範》
https://www.foodtalks.cn/news/29093
[10] 益生菌市場亂象叢生!養樂多稱防新冠 被罰45萬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2/09/09/030387744.shtml
[11] 如何認識和挑選益生菌?聽聽專家怎麼說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1-07/12/content_37887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