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頭部大廠齊聚,原生鴻蒙全力衝刺正式商用

生態比系統更難。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打造一個移動操作系統生態,有多難?

2007年,移動互聯網興起後,全球企業推出過很多操作系統,其中不乏微軟、三星和諾基亞這樣的巨無霸。

然而,大浪淘沙,時至今日,僅剩安卓和iOS兩大陣營。

在中國,過去幾乎從來沒有一個終端操作系統,真正實現了大規模商用。究其原因,是生態不成熟。

今天,原生鴻蒙正在打破這一格局。

【原生鴻蒙,正式吹響商用號角】

2024年9月25日,十年磨一劍的鴻蒙系統,迎來關鍵時刻。

這一天,深圳華爲阪田基地舉辦了一場鴻蒙千帆會戰誓師大會。

包括百度、嗶哩嗶哩、釘釘、京東、快手、美團、支付寶、騰訊、本站、微博等在內,中國互聯網頭部大廠,悉數到場。

這些平日裡的行業大咖,甚至是競爭對手,此刻放下分歧,坐在一起,只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打造中國自己的移動應用生態,讓中國信息產業擁有自己的根!

這是中國操作系統歷史上頗具意義的一天,它標誌着,鴻蒙生態加速邁向全面商用的新徵程,決戰正式打響。

一天前的9月24日,華爲常務董事、終端業務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在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上宣佈:

“HarmonyOS NEXT將於10月8日正式開啓公測。”

不同於之前的鴻蒙版本,HarmonyOS NEXT將不再兼容安卓系統。

這意味着,鴻蒙將獨立打造自己的生態,成爲真正的原生鴻蒙。熟悉產業的人都清楚,這條路堪比珠峰北坡。

鴻蒙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條難的路,用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話來講:

“鴻蒙只有擁有自己的生態,纔是真正的移動操作系統,也才能把應用、操作系統、芯片進行協同,不斷地提高體驗和安全。”

爲了這一天,數百萬鴻蒙開發者、合作伙伴,踏上了日夜兼程的征途。

他們全力投入,日夜攻關,僅用一年時間,就走過國外操作系統生態發展十多年的路,創造了鴻蒙速度。

在此期間,原生鴻蒙應用的數量日益壯大。

從一年前的星星之火,到如今超過1萬個應用和元服務上架HarmonyOS NEXT應用市場,原生鴻蒙應用已形成燎原之勢。

這些應用覆蓋18大領域,從主流應用到各種垂類應用,能夠滿足用戶99.9%的使用時長。

應用的不斷豐富,推動鴻蒙生態建設突飛猛進。

對於已經習慣了傳統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者來講,原生鴻蒙爲他們提供了全新的體驗和更多可能。

在鴻蒙千帆會戰誓師大會上,釘釘總裁葉軍表示:

“我們希望在原生鴻蒙這一全新的操作系統基礎之上,有機會把釘釘解構,重新做一遍,希望能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釘釘。”

作爲辦公軟件巨頭,WPS同樣堅定地攜手原生鴻蒙,以創新重構全場景辦公新體驗。

不止企業界,過去一年來,從高校、金融機構到地方政府……社會各界積極擁抱原生鴻蒙應用。

北京大學APP兩月完成鴻蒙原生應用核心版本開發,工行、建行等多家頭部金融機構啓動辦公APP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上海、浙江、四川、山東等全國多省市,也在積極推動政務民生應用、省級媒體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深圳市甚至專門發佈了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發展的2024年行動計劃。

眼下的原生鴻蒙生態,大勢已成,已是一派萬馬齊奔的態勢。

【下一代操作系統,中國造】

社會各界紛紛擁抱鴻蒙生態的背後,是對下一代操作系統的信任和期待。

自從微軟DOS系統誕生以來,全球消費電子產業伴隨PC、移動互聯網兩個時代,孕育出了許多操作系統。

從PC時代的DOS/Windows,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安卓和iOS。

這些操作系統的出現,推動了全球用戶對於消費終端體驗的不斷升級,但同時它們也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

系統之間,是相互割裂的。

這意味着,針對不同設備,比如PC、手機、平板、穿戴等,需要開發不同的系統,並且相互之間很難打通,實現數據和資源共享。

在PC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設備的種類相對有限,對消費者體驗的影響還不算太大。

但隨着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終端設備的種類激增,連接數量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十倍級的增加,達到上千億。

這個時候,傳統操作系統的弊端,一覽無餘,設備間的相互割裂,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華爲很早就注意到這一現象,並在2015年立項,開發下一代操作系統。經過四年準備,最終於2019年8月,正式發佈了HarmonyOS。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打通硬件、打通場景,支持多樣交互、自由流轉的操作系統。

爲了做到這一點,華爲在微內核、分佈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創新。

與安卓、iOS採用宏內核不同,鴻蒙採用微內核,可部署在不同終端設備上,並通過分佈式多設備協同技術,實現全場景打通、資源能力共享以及服務無縫流轉。

除了萬物互聯,以AI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在近年來大爆發。

鴻蒙作爲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沒有任何歷史包袱,使得它可以輕裝上陣,用AI重構操作系統,從底層內核到系統應用,實現全新的鴻蒙原生智能。比如,基於盤古大模型,HarmonyOS NEXT將小藝升級爲小藝智能體,可根據不同場景,精準識別用戶意圖並執行更復雜的操作,爲用戶提供全場景、個性化的服務等。

這些領先性優勢,是HarmonyOS NEXT成功的關鍵。

過去30年,終端操作系統長期被西方主導。

技術的更迭,爲中國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機會。在萬物智聯的全場景時代,華爲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改寫了歷史。

作爲未來技術的儲備,鴻蒙最早只是備胎。但外部環境的極限打壓,使得它提前轉正,不得已走上正式商用化的道路。

“既然要爲,我們就要把它爲好。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義無反顧。”

從2015年內部立項至今,鴻蒙已走過十年曆程,它凝聚了華爲和各行業夥伴、開發者數千個日夜的心血。

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次長征,它在打造下一代操作系統的同時,也爲世界提供了第二選擇。

【鴻蒙生態,一場共生共贏的千里奔襲】

打造操作系統只是第一步。

全球科技產業史告訴我們:構建一個全新的應用生態,是比操作系統根技術開發更爲艱難的事情。

2007年,移動互聯網興起後,全球企業推出過很多操作系統,其中不乏微軟、三星和諾基亞這樣的巨無霸。

然而,大浪淘沙,時至今日,僅剩安卓和iOS兩大陣營。

微軟、三星和諾基亞,在移動操作系統上,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總結下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生態失敗!

以諾基亞爲例,由於應用開發門檻高、生態封閉等原因,塞班系統沒能打造出一個繁榮的移動應用生態,最終輸掉了競爭。

生態不是獨角戲,而是衆人拾柴火焰高的事業,塞班和安卓、iOS的對決,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鴻蒙系統從誕生之初,就始終堅持利他理念,讓開發者、合作伙伴先獲益。

爲此,華爲堅持每年投入超過60億元,用於支持和鼓勵鴻蒙開發者創新。同時,還聯合產業、高校共同培養鴻蒙人才,每月新增10萬鴻蒙開發者。

目前,已有4300多家企業參加了鴻蒙生態學堂,305所高校開設鴻蒙課程,華爲開發者聯盟註冊開發者總人數超過675萬。

在鴻蒙千帆會戰誓師大會上,華爲常務董事、終端業務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表示:

“只靠華爲自己,我們是做不成鴻蒙的,只有依賴千行萬業的合作伙伴,才能實現鴻蒙生態的真正繁榮。”

讓開發者先贏,鴻蒙生態纔會共贏,鴻蒙生態的理念成功凝聚了全社會各界的力量。

自從2024年6月21日,面向開發者和先鋒用戶啓動Beta以來,HarmonyOS NEXT已經更新了6個版本,收到超過100萬條的反饋建議。

大量頭部應用開發者和擁有者,更在過去一年多,積極投入。

WPS在一年內完成4000萬代碼行的跨平臺移植,京東、美團、支付寶等投入很大力量去做適配……衆多開發者、合作伙伴,跑步入場。

吸引他們的,不僅僅是鴻蒙生態超過9億臺的設備,還有原生鴻蒙的技術先進性。

對原生鴻蒙進行適配後,京東APP不管體驗還是流暢性,都達到極高水平,很多功能甚至超過了原來版本。

全場景、原生智能等特性,讓HarmonyOS NEXT相比傳統操作系統,擁有更多玩法。

它向千行萬業展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場景、新機會,並將釋放出巨大的技術紅利和商業模式紅利,加速產業升級。

以支付寶、釘釘爲例。

基於HarmonyOS NEXT意圖框架的AI能力,其服務更容易被理解和觸達,從而爲用戶進行精準、高效的服務分發和調度。

在生活場景,支付寶可基於用戶位置,在小藝場景建議卡中,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組合建議。

而在辦公場景,只需對小藝說一句話,意圖框架就可以理解用戶意圖,直接找出釘釘裡的聯繫人,然後拉起釘釘會議。

用戶意圖與服務的高效匹配,不僅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也爲開發者提供了拓展流量和應用場景的全新增長點。這些技術和商業模式紅利,正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加入。

“早一點加入鴻蒙生態,會分享到早期紅利。”

作爲華爲長期的合作伙伴,360集團全線產品擁抱鴻蒙生態,其創始人周鴻禕直言:再不加入就晚了!

今天,鴻蒙已成爲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和中國第二大移動操作系統。

在全球科技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鴻蒙的成長,讓中國信息技術產業有了自己的根,併爲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長遠發展和信息產業安全貢獻了力量。

着眼於未來,原生鴻蒙的定位不是和友商生態競爭,不是對同行的簡單平替,而是在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時代,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首先邁出商用這勇敢的一步。

按計劃,原生鴻蒙將於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商用。這意味着,在接下幾個月裡,華爲將攜手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發起最後的全力衝刺。

壟斷終將被打破,從鴻蒙之花到各類競相盛放的小花、大花,再到放眼全球遍地都是“中國花”,一個山花爛漫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