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鵝口瘡,應該怎麼辦?

寶寶如果突然不願意吃奶或吃飯,家長可以細心查看下他的口腔,看舌頭、牙齦、軟齶處是否有奶酪樣斑片,如果有,很可能是患了鵝口瘡。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由口咽部白色念珠菌過度增殖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炎症。通常表現爲頰黏膜、嘴脣內側、上齶等部位出現類似凝乳狀的白色膜狀物,不易剝離。

鵝口瘡多見於長期應用激素者、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嬰幼兒。嬰幼兒常有煩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難等表現。

鵝口瘡通常是由於奶嘴消毒不徹底、孩子愛咬手指、母乳餵養時母親的乳頭不清潔、寶寶餐具不注意清潔等,使黴菌侵入患兒口腔黏膜,引起感染。此外,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導致菌羣紊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或可誘發該病。

嬰幼兒如果出現口腔黏膜、舌頭上有不易拭擦掉的膜狀物,應及時就診由醫生評估。

奶漬通常留在口腔黏膜或者舌頭上,多是由於孩子沒有嚥下去或者從胃裡反流來的奶,這個時候用棉籤輕輕一刮,很容易刮掉,刮掉後,顯露出的是正常的口腔黏膜、舌頭;而鵝口瘡不容易刮掉,用力刮掉後,可出現紅色的創面。

治療鵝口瘡,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還可用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最有效的是用鹼性藥物及制黴菌素局部治療,可先用棉籤沾小蘇打水擦洗患處,並用制黴菌素研成粉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日3次,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如果反覆且無效需及時就醫治療。

治療中患兒還可以補充些維生素B2、複合維生素B等,多進食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適當地爲小兒增加動物的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供應。讓寶寶用溫開水漱口,以防鵝口瘡復發。

由於個體病情程度存在差異,用藥治療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可口服或局部應用抗真菌藥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制黴菌素、氟康唑等,患者需謹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濫用藥物。

能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快速生長和繁殖,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用法用量不同,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通常情況下,在治療2周內可起效,不過往往仍需要持續治療至消退後2~3天。如超過2周仍未起效,可能與母親乳頭沒有用藥治療或者奶瓶沒有消毒反覆感染有關,應及時就醫複診進行調整。

口服氟康唑能夠殺滅白色念珠菌,治療效果較制黴菌素好。

對於小嬰兒,如果塗抹制黴菌素無效,可以選擇口服氟康唑;大於1歲的孩子,中度以上的鵝口瘡首選口服氟康唑治療;有免疫功能受損的嬰兒,首先口服氟康唑治療。

通常來說,應用抗真菌藥治療可使患兒口腔真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該病可治癒,且預後良好。

1、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餐具應專人專用並保持清潔,奶瓶、碗勺使用後可用鹼水清洗,並且煮沸消毒或熱開水浸泡。鹼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和碳酸鉀,具有去污和殺菌功效。

2、媽媽每次哺乳前應先洗手,清潔乳頭。還要控制安撫奶嘴的使用,研究表明,水煮消毒安撫奶嘴對口腔念珠菌攜帶率沒有影響。注意消毒孩子的玩具。

3、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嬰兒餵奶後應注意清潔口腔,用溫鹽水擦拭;餵奶用具注意消毒,保持乾燥,避免反覆感染。

4、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應注意深部真菌感染併發症的發生。若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排查。

鵝口瘡可治可防!日常注重口腔清潔及飲食均衡,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可有效避免鵝口瘡的發生。鵝口瘡治療常爲個體化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遵醫囑用藥。

審稿專家:廣東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主任

作者/編排: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藥學部 蔡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