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學發展簡史

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動物志》中記述了170多種海洋生物,按現代分類包括有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蠕蟲、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原索動物、魚類、爬行類、海鳥、海獸等十多個主要動物類羣,其中海洋魚類即有110多種。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刊行的中國《黃帝內經》中,已有用墨魚和鮑治病的記錄。公元前一世紀前成書的《爾雅》,不但記載有海洋動物,而且還有海洋藻類。公元初古羅馬普利尼烏斯的《自然歷史志》,記錄了170多種海洋生物。中國明朝屠本睃的《閩中海錯疏》,記載有200多種海產生物。

隨着自然科學和航運事業的發展,海洋生物學進入到科學的研究階段。1674年,荷蘭列文虎克最先發現海洋原生動物;1777年,丹麥米勒開始應用顯微鏡觀察北海的浮游生物;19世紀前期,愛倫貝格在海洋中發現硅鞭藻類;英國達爾文對他在1831~1836年“貝格爾”號航海中採集的蔓足類和珊瑚類,進行了出色研究;德國米勒於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網,採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英國福布斯在19世紀中期先後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佈的分帶現象,按深度將愛琴海分成九個帶,並發表《英國海產生物分佈圖》;德國亨森於1887年提出浮游生物的概念,並對海洋浮游生物開展了定量研究;1891年,德國哈克爾提出游泳動物和底棲生物兩個概念;1908~1913年,丹麥彼得鬆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棲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礎;1946年,美國佐貝爾的《海洋微生物學》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細菌的研究基礎。19世紀下半葉開始,各國競相派出海洋考察船、設立濱海生物研究機構,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興盛。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國“挑戰者”號調查船歷時三年半的環球調查,學者們採集了大量深層和中層生物,出版了50卷鉅著,所記載的生物的新種達4400多個,使當時已知的海洋生物種數翻了幾番。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機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於1872年,1874年正式開放。1888年,英國海洋生物學會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國於1888年在伍茲霍爾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它們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特別是伍茲霍爾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工作,對海洋生物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70年代以來,由於電了計算機、信息論、控制論和微量化學元素測定等數理化新成就、新技術的應用,海洋生物學的研究發展到新的階段。如英、日學者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研製出控制海洋魚苗性別的方法;美國發射海洋衛星調查海洋魚羣的數量和種類變化等。中國對海洋生物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以後曾活躍一陣。30年代初在廈門組織了全國性的“中華海產生物學會”,30年代中期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逐漸轉移到青島。50年代及其以後,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水產局和海洋局系統以及一些省市,先後建立了海洋生物的研究機構,開展了全國性的海洋調查、漁場調查、海洋水產養殖和栽培,以及實驗生物學和海洋生物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許多較高水平的成果。注: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