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推GoOcean APP 助民衆識別離岸流

海委會13日舉行記者會推廣GoOcean APP,希望提升民衆對離暗流的認識,進而減少溺水事件發生。圖/陳建宇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13日在高雄市西子灣沙灘會館舉辦「掌握離岸流 Let’s GoOcean」防溺宣導活動,彙集跨領域專家、學者及各界海友參與,推廣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APP使用,提升民衆識別離岸流並增進應對能力,此外,臺美將聯手於臺南安平漁港北側海域研發離岸流監測告警系統,共同促進海域安全教育,加強對離岸流認知與防範。

每年暑假,海域遊憩活動人數大增,國內外因離岸流造成的溺水案件更是頻傳,大衆對海域活動安全尤其關心。依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近5年每年平均有逾900起溺水事件,其中多因輕忽用海安全所導致。全臺有超過30處潛在的離岸流區域,如白沙灣、福隆、漁光島、西子灣、墾丁等熱門遊憩區。民衆多不熟悉離岸流,然而,難以在平靜無波的岸上觀察離岸流,海面下實則暗潮洶涌,不知情的民衆恐陷入致命危險。

因此,海洋委員會與美方團隊以AI技術監測離岸流爲課題,啓動國際合作之離岸流警示實驗計劃,希望利用先進的海洋監測技術,提供即時的海域安全預警,提升海岸管理及民衆人身安全。

國家海洋研究院所開發之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APP上架至今,共有逾百萬次下載,因手機APP使用便捷,加上將原本不易理解的海洋資訊轉化成民衆可以一目瞭然的即時風險資訊「紅綠燈」,讓海洋遊憩不冒險,這對政府戮力實現資訊透明、風險明確、責任承擔的「向海致敬」政策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也落實了科技惠民及科技輔政目標。爲此,本次活動邀集了海域遊憩相關單位出席交流討論,將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臺的資訊服務,推播予從事水域遊憩活動之民衆及執行海岸巡邏救援之人員,達成海域遊憩風險預警功效,有效降低我國海岸溺水事件發生。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資深科學家Dr. Vijay Tallapragada透過影片,介紹美國近岸波浪預測系統於離岸流之應用,將使用WaveWatch3波浪模型結合臺灣本地數值天氣預測模型,與我國科學家共同開發臺灣模式近岸波浪和離岸流預測系統,串聯起臺美之間海洋科技應用交流。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到2024年國際衝浪協會(ISA)世界青少年衝浪錦標賽我國代表劉明讓選手,這位年輕運動好手的衝浪足跡遍及全臺及世界各地,今年5月及8月剛完成在薩爾瓦多及馬爾地夫賽事奪得佳績,劉明讓熱情分享GoOcean平臺的使用經驗,更強調海域遊憩活動愛好者正確應對離岸流的重要性。

國家海洋研究院陳建宏院長致詞時以自身經驗分享水域活動與離岸流的體驗,提到海洋是踏進生活的第一步,本次活動不僅提升大衆認識離岸流,展示智慧科技在海域安全領域的廣泛應用潛能,並強調重視海域遊憩安全是管碧玲主委上任後推行「三安四海」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兩年前國家海洋研究院首先將科學研究數據轉換爲貼近民衆的生活資訊,2023年優化GoOcean網站及app、推出英文版介面,保障更多國際遊客在臺灣海域活動的安全,未來也將繼續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讓海洋豐富人民的生活。